(新春走基层)探访四川康定采用“地热”集中供暖:雪域高原上温暖过冬

  中新网四川康定1月14日电 题:探访四川康定采用“地热”集中供暖:雪域高原上温暖过冬

  记者 王鹏 吕杨 刘忠俊

  1月中旬,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气温降至零度以下,道路两旁积雪未消,呼啸的寒风更增添了几分冷意。走进居民孟丽娟家中,一股暖流却扑面而来。“在康定生活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过个暖冬了!”她兴奋地说。

  位于四川省西部的甘孜州,平均海拔超3500米,主要属青藏高原气候,气温低、冬季长。以海拔不到3000米的首府康定市为例,其冬季往往从每年11月持续至次年3月或4月。海拔更高的地区冬季更长。长期以来,这片雪域高原的居民都期盼着能温暖过冬。

  去年下半年,甘孜州正式启动城镇集中供暖项目。根据项目规划,当地将在海拔3200米以上城镇实施集中供暖,同步推进为海拔2600米以上城镇宾馆酒店和其他有需求的城镇居民供暖。

实现集中供暖后,康定居民在家中衣着轻薄。 刘忠俊 摄实现集中供暖后,康定居民在家中衣着轻薄。 刘忠俊 摄

  康定市居民孟丽娟是第一批受惠者。在她的记忆里,康定的冬天“特别难熬”。“温度达到零下十几度,外面雪很厚,生活特别不方便,水管冻住是常事,家里只能用电热器,电费开销特别大。”

  随着集中供暖项目的推进,孟丽娟居住的新城广场城市综合体实现了温暖过冬。厨房、卧室、厕所的散热器源源不断散发着热量,客厅里孩子只穿着半袖,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墙上的温度计显示,室温达22摄氏度。

  “今年可以过个舒舒服服的春节了。”孟丽娟告诉记者,家中的暖气从10月15日持续至次年4月15日,每平方米收费28元,价格能接受。“关键是在家里实在太舒服了。虽然外面依然很冷,但一进家门就是温暖如春。”

康定居民将毛巾晾在散热器上。 刘忠俊 摄康定居民将毛巾晾在散热器上。 刘忠俊 摄

  孟丽娟家中的“暖”,来自康定新城广场下方占地1000平方米的换热站。据了解,康定供暖因地制宜采用了地热清洁能源技术:在离康定新城6公里远的老榆林村建设了换热首站,先将当地的地热温泉水引入广场下的换热站,再将热流分别输送到居民家中。

  “康定的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用地热供暖非常清洁,价格老百姓也能接受,供暖的效果比较好,安全性、舒适度都比较好。”康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高晓锋告诉记者,老榆林村换热首站的出水温度约160摄氏度,到换热站进行换热后,到居民家里会维持在22摄氏度左右。

康定集中供暖地热换热站。 刘忠俊 摄康定集中供暖地热换热站。 刘忠俊 摄

  高晓锋说,当前康定市正逐步开展供暖工作,部分小区、宾馆、学校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暖。更大范围的试点地区,室外管网已建设完毕,室内管道将根据居民意愿进行安装。

  甘孜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甘孜州城镇供气供暖供氧工作方案》,项目分为规划编制、先期试点、重点实施、全面推进四个实施步骤。目前,康定、甘孜(县)、色达、理塘、石渠、稻城正在进行试点。6个试点县(市)累计实施项目22个,完成11个,投资3.8亿元。

  记者了解到,甘孜州试点各地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差异化制定方案,因地制宜采取地热源、太阳能+电锅炉、太阳能集热板等多能互补的方式供暖。如海拔超4000米的色达县,有供暖需求的时间长达200多天,当地以“超低温空气能+电辅热”为热源,用水循环的形式供暖。海拔超4200米的理塘县,则采用太阳能热力循环技术的地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