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要真正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是根本。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在创建天府旅游名县过程中,汶川县围绕“无忧城”文化主题,以康养文化、大禹文化、藏羌文化、熊猫文化、大爱文化为载体,提出并实践了汶川旅游服务“五心”标准模式,助力于汶川旅游发展提档升级。

  提升旅游品质,让游客“舒心”

  每一个来汶川的客人就是我们的恩人。在汶川旅游人的心中,“宾至如归”一直是我们的目标。对于汶川旅游人而言,旅游服务质量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汶川县紧扣“康养汶川基础设施配套攻坚年”要求,对整个汶川旅游环境和品质进行升级改造。如今,城乡环境和基础条件明显改善,西羌文化街成为群众和游客最喜欢的地方,夏季凉爽,冬晒太阳。县城石巷子、水巷子、火巷子、土巷子民俗文化提升改造,羌族韵味更加浓厚;城镇夜景观亮化全面提升,夜晚的岷江河畔、堡子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公共绿化覆盖率显著提高,道路两旁、滨河两岸、避灾广场绿意盎然。“厕所革命”的大力推进,仅县城内厕所就达12所,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和来汶游客,真正体现了小厕所连着大民生,体现大文明。。。。。。“小而美”“特而优”的康养无忧城正初步形成。

  汶川县还积极推进推进旅游住宿设施升级改造和乡村旅游标准化工作,培育以庄园、特色村寨等为载体的特色民宿;利用南部森林资源发展森林人家;合理规划建设自驾车营地等。发动所辖区域的农家乐(乡村酒店)向旅游民宿转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的评定工作。同时,加大对星级酒店、饭店复核指导,提升服务质量,配套完善旅游住宿服务设施。强化景区管理,促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汶川县景区景点品质。截止目前,汶川县共发展民宿/乡村酒店/农家乐1400余家,各类饭店、农家乐床位数已达到31000余张,餐位数近58000余张,景区讲解人员100余人,康养旅游从业人数10000余人。

  完善旅游要素,让游客“省心”

  旅游服务贯穿整个旅游活动,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汶川县在传统“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旅游服务内容,即“商、养、学、闲、情、奇”。前者为旅游基本要素,后者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汶川县根据一年四季不同时节的旅游活动主题,精心策划、精准规划旅游线路,不断丰富游客体验,让游客玩的省心。

  2018年以来,汶川推出五大康养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康养汶川+大爱文化红色之旅”、“甜樱桃采摘+运动康养之旅”、“休闲度假+生态颐养之旅”、“藏羌风情体验+文化养心之旅”、“卧龙大熊猫+生态科普之旅”。每一条线路,都能让游客体验不同的汶川美丽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风情。

  在精心设置线路的基础上,汶川县充分利用“互联网+”,以会节活动为载体,提升旅游服务名气。正如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避免汶川旅游“养在深闺人不知”,汶川县创新营销服务方式,充分依托互联网,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品牌拓展之路。2018年以来,汶川县通过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其文化性和传播性,通过媒体,尤其是新媒体方式,放大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通过“双微”权威发声,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原有的旅游服务栏目之上,新增设了“语音导游”栏目,方便游客一键播放了解,汶川旅游官方微博更是荣获“四川十大旅游微博”称号。

  展示文化魅力,让游客“开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汶川县大力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大爱文化、熊猫文化、康养文化等特色文化,促进了生态文化与康养旅游有机统一。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着力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把丰厚文化资源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全面推动文化与康养旅游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围绕汶川海纳百川的治水文化、悠远厚重的羌藏文化、天人合一的熊猫文化、守望相助的大爱文化等“汶川文化四朵花”,大力推动汶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姜维城遗址、绵虒文庙等保护,全力打造农耕休闲体验区、历史文化体验区。按照藏羌文化的神态、旅游名城的形态、宜人舒适的生态、经典特色的业态、原居民日常生活的状态,推动藏羌民俗文化业态发展。

  近年来,汶川县分别赴俄罗斯、香港等地进行文化旅游宣传,赴广东广州、浙江金华以及成渝两地举行文化旅游专场推介会,成功举办熊猫热土·环汶川国际越野挑战赛、中国汶川大禹文化旅游节、“汶川三宝”采摘节、“过羌年、晒太阳、杀年猪”等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感受到了汶川独特的文化魅力,并强化了“阳光谷地·熊猫家园·康养汶川”旅游品牌营销,有效展示了康养汶川文化旅游新名片。

  优化旅游市场,让游客“放心”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每一位从业者的服务态度和质量影响着游客的旅游感受和口碑传播。汶川县旅游发展以游客为中心,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在市场监管方面,积极创新机制,推进旅游管理转型升级,让游客在汶川找到归属感,真正做到“放心”旅游。

  汶川县健全联合执法和综合监管机制,建立旅游经营者和从业者的信用评价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开展景区、旅行社、导游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杜绝欺行霸市、虚假广告、强迫消费、欺客宰客等行为,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设立旅游诚信榜和曝光台,打击 “黑导”、“黑店”、“黑车”等现象。坚持整顿与规范并重,重点解决游客不满意、行业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经过多年努力,汶川县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1+3+N”新机制,创新增挂县旅游警察大队、县旅游巡回法庭、县工质食药监局执法大队,以“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为主导,联合执法,确保旅游市场综合治理的深度和广度。在常规监管基础上,深入进行专项治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积极开展重点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不合理低价游”、购物市场理、经营秩序、旅游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优化旅游环境,塑造汶川旅游良好形象。在特殊时刻,进行突击检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以春节、清明、五一、以及5.12纪念、甜樱桃采摘活动等重大节庆前旅游市场综合检查为重要抓手,组织开展全方位、多部门参与的旅游市场整治工作,全面提升汶川县旅游形象。

  重视旅游安全,让游客“安心”

  出门在外,“安全”二字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在汶川,游客的平安就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汶川县始终把“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的观念贯穿行业工作的始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旅游突发事件及时妥善处理。多年来,未发生一起旅游重大安全事故,创建了优质、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建立健全集旅游安全机制、旅游安全预警、旅游安全控制、旅游应急救援、旅游保险“五位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假日旅游安全协调机制,落实旅游执法队伍建设,畅通紧急救援渠道,强化对景区、乡村旅游村寨、星级农家乐、游客集散场所等涉旅场所的日常监管,切实保障旅游安全。净化、优化旅游环境,确保实现旅游“安全、健康、秩序、质量”四统一的目标。每年年初,汶川旅游部门与涉旅企业签订了当年《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汛期到来之前,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汛期旅游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提前安排部署了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同时,强化预案保障。各涉旅乡镇、涉旅企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等。

  结语:“五心”服务,打造“五星”旅游品牌

  在全域旅游发展的今天,旅游行业早已过了“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时间段。作为旅游目的地,只有提供好的服务给游客,才可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汶川旅游“五心”服务,打造“五星”旅游品牌,助力汶川创建天府旅游名县。

  汶川旅游服务“五心”标准,是汶川转型跨越、乘势而上,唱响汶川特色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旅游服务质量的提档升级,将促进汶川旅游产业素质提升,推进汶川康养旅游标准化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