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

新浪四川>雅安>县域>正文

芦山地标│用“古城特色”打造“文明地标”

2020年04月30日 13:53 新浪四川城事 

  有历史的城市,文明积淀总是格外深厚。

  文化是城市的魅力之源,城市与文化共荣共生。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汉姜古城,浸润并传承着不朽的文化精神。而今,芦山县城区域面貌日新月异,与之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加大完善,古今文化在这里得以相融共兴!

  保护古建 留住文明

  来到芦山县汉姜古城,顺着古城街道行走,飞檐、雕花精致美观,回廊、亭台、塔楼点缀其中,使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时。

  平襄楼、汉姜侯祠牌坊等,为这座新县城平添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厚重之感。

  临街矗立的汉姜侯祠牌坊十分抢眼,过往游客都会在此拍照留影。

  在牌坊正面,刻着“汉姜侯祠”四个大字,背面刻着“万古忠良”四字。

  牌坊坐东向西,是重檐门楼木坊,坊架间作斗拱状承接,庑殿顶,面阔三间共8.34米,高5.80米,前后檐距1.50米,占地25平方米。牌坊为四柱,有三个门洞,四柱前后有抱鼓石,柱基为长方形石座。牌坊通体彩绘,中间的门洞两侧,雕刻着两个精美的龙头,龙头嘴里衔着珠,遥相对应,呈双龙戏珠之势。

  而在两侧门洞上方的梁架间,各刻有一条完整的龙,栩栩如生。除龙外,牌坊梁架上方空间还有凤凰雕刻,以及雕花。

  精美的雕刻,令人目不暇接,也让过往游客无不赞叹。

  牌坊背后,是一段古城墙。

  长约200米左右的古城墙,矗立另一街面,远望,与参天大树齐高,雄伟壮观。

  从古城墙左侧,踏着石板拾阶而上,站在城楼上,可看到芦山县城全景。

  这是芦山县最为出名的姜城遗址,也是芦山旧城的中心。

  从古城墙左侧,踏着石阶而上,站在城楼上远眺,两幢木质古建筑,巍然屹立,平襄楼近在眼前。

  平襄楼,坐北朝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五开间,十八脊,属寺观型,楼高14米,占地202平方米。四周用十八根大柱支撑,内用八根大柱顶梁,上下檐以三十八组斗拱托负,全楼不用钉铆,结构精巧。四周斗拱排列匀称协调,中有腰檐一周,走廊栏杆简朴古雅。

  古朴的建筑与周边绿树和谐一体,显得宁静清幽,超凡脱尘。

  平襄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造。芦山在蜀汉时为汉嘉郡首府,乃蜀之边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姜城、姜维墓等诸多遗迹。芦山县人民历代崇祀姜维,据明代《请建屠侯祠碑记》等记载,自西魏起,春秋以少牢祀之。农历八月中秋,传为姜维殉难之日,全城高搭彩楼四十八座,“壮其品之高,节之坚”,于诸彩楼,歌舞竞胜,娱神娱人,成为当地千古民俗一景“八月彩楼”,成就“四十八台竞胜罢,满城歌舞乐中秋”的盛况。平襄楼便是地方长官主持祭祀姜维的场所和当地文人墨客琴、棋、书、画的展示中心。

  后经专家论证,平襄楼是我省唯一保留的纪念蜀汉姜维的元代地面建筑文物;平襄楼虽经历代维修,但仍保持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对研究古建筑艺术及其演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6年,平襄楼被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在2013年的芦山强烈地震中,平襄楼受损,随后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努力下得到维修。

  如今,修缮后的平襄楼,以雄伟的身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再次展现出它的魅力。

  平襄楼是汉姜古城的一幢建筑,不可和其他建筑分割而论。正是这些古楼阁、古牌坊、古城墙、古庙宇,布局严谨,浑然一体,组成了一个气势宏大的古建筑群。

  至此,立于其中的平襄楼被世人所瞩目,观光者络绎不绝,其楼宇的一砖一瓦也无不展露出芦山儿女不俗于世的创造力。停驻平襄楼前,记者听着过往的老人诉说楼中的故事,偶尔还有几只慵懒的小狗,眯着眼睛安静地趴在地上“聆听”……

  此时,高大的平襄楼在柔软阳光下影子拉得长长的,那是历史的缩影,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岁月。

  珍视传统,留住历史

  历史能被珍视是一种幸运,但古城在现代文明的推进中,也有段特殊经历。

  2015年12月底,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城镇项目,耗时1年半修建的芦山地震灾后重建重大项目——芦山县汉姜古城盛大开街。

  汉姜古城按照“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古城风格、提升城市品质”重建思路,重点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平襄楼为中心,辐射东西南北,建成汉文化学术中心,姜城月夜、姜城往事、姜城故里、姜城水岸街区和滨水景观街区的“一心五区”,打造 “三国说书场、蜀汉学术中心、汉市空间再现”三张名片,以努力实现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融合”为重建目标。

  汉姜古城的打造按照把“让古城更有生活温度”作为方向,做到了既传承文脉又适时改善人居环境。 而今,步行于汉姜古城,这里处处散发出浓郁的汉文化气息。古城内部,仿汉阙标牌厚重大气,飞檐雕花精致美观,回廊亭台点缀其中;房屋建筑轮廓线生动丰富,纵横参差的三合院、四合院错落有致;经过维修保护的汉姜侯祠牌坊、平襄楼、姜公庙等建筑古韵犹存;包括汉代马车在内的十多个集合了雕塑、汉瓦当、汉飞燕等特色的灯具凸显出独特的汉文化色彩;牌匾、门联等从文字、典籍、文物等元素入手,寻找汉音汉韵,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对此,社会学者李巫熙表示,葆有“古城特色”,就是讲究保护、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城市发展。保护不是开发,是在留存现有建筑基础上的适度商业运营,谁主谁辅,至关重要;传承不是改造,而是吸收历史建筑中的“特色”与“风骨”,接续城市发展的“命脉”;创新不是“猎奇”,而是探索在将城市风貌和个性融入现代城市的创建中的前提下,让“古城特色”与“现代建设”和谐并存,互相共进。试想,千年之后,或者万年之后,当我们已经化为“一抔黄土”,有着“古城特色”的城市也许还能作为文明地标造福于后代;十年、二十年之后,要是没有“古城特色”的同质化城市势必会成为我们的“时代遗憾”。守住“古城特色”,打造“文明地标”,这是民族历史责任,也是现代城市责任,更是文明发展大势所趋。

  珍视传统,留住历史,才是城市发展的“正道”。一个珍惜“古城”的城市,方能彰显城市特色。城市的发展,应该注重“古城特色”的培养,肩负起历史的“寄托”和文化上的“传承”。

  春风化雨润无声。一直以来,芦山县统筹协调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合理疏解古城区功能、促进新城发展,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传承发展。一方面将诸多历史、红色文化元素生动、深入地融入市民生活,使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化,为芦山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一方面以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风貌等为依托,做好文化遗产展示和旅游线路组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来源:芦山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