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天鹅湖小学“第五届美好课堂研讨会” 暨广西自治区“国培计划”骨干教师课程标准引领性培训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活动学校邀请到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所长、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袁文所长出席。尽管天气微寒,但天鹅湖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热情不减,大家和来自广西的语文骨干教师们齐聚在天鹅湖畔,共同探索语文之美。
一直以来,天鹅湖小学都在进行“美好课堂”探索,学校从“有爱”“有美”“有料”“有趣”四个维度着力,构建看见“美”、拥抱“好”的课堂内涵和形态,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的“美好”给老师们带来了许多挑战,周学静校长曾说:“眼光不能局限在自己的学科,要打破学科的边界;艺术化的教学设计需要老师花心思,要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服务。”于是,学校语文组曾不断探索,从各个角度去挖掘语文课的美好味道——或以绘本为载体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或借单篇课文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或以老师的亲身经历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关于成长的习作指导……这一次,语文组的老师们又把目光聚焦在了诗歌上。
诗画相映,跟童心手拉手
中国被誉为诗歌的国度,儿童被称为天生的诗人,儿童诗是诗意星空中最可爱的星子。关琦老师带着三年级二班的孩子们在美好课堂上“以诗的方式相见”。以儿童诗《阳光》为引,关老师指导孩子们总结出四个写诗的好办法,从学科融合的视角激发了学生创作诗歌的热情,通过反复的运用与创作,唤醒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孩子们稚嫩的笔迹,写下的是深深的“浅语”,画出的是斑斓的想象,诗画相映成趣,构建出语文课堂的美好画卷。
袁文所长点评道:“从学科教学到学科育人,关老师用留白和唤醒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美在五育融合、美在学生的素养表达、美在创造,这堂课充分地尊重学生,正是一种美好的呈现。”
情境交融,与诗人面对面
第二堂课,罗阳老师携5.1班的孩子们走进了王维的《山居秋暝》。为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老师用不同的方式创设了各种情境,并与古诗的意境自然融合,通过层层点拨,让学生感受山景之静美、心境之空灵。在音乐的配合下,师生互相交流,学生的想象也由此被激发,自然被代入诗歌的意境中。诗歌动静描写的妙处、从诗情画意中体会诗人的高洁情怀和乐于归隐的情趣——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在步步推进的巧妙设计中一一解决。
袁文所长评价道:“语文要注重对话与体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这节课,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沉浸在文本中,走进山里的世界,与王维亲切地‘会面’和‘对话’。通过结合课文情境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孩子们自由想象、生动练说,真切还原了课文中鲜活的生活情景,深刻体会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激活想象、唤醒文本的过程,就是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专家指导,站高位促思考
袁文老师是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的所长,除了针对两堂课进行点评之外,她还站在非常专业的角度给老师们提出诸多宝贵的建议和指导。例如要有语文大观念、要构建学科思维、要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上设置教学目标等,这些观点让在座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周校长表示:教育是不带匠气的艺术,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爱、有美、有料、有趣”,作为语文教师,内心要不忘对美好教育的追求,深耕课堂,尊重孩子的已知,激发孩子的活力,这样的诗歌才有生命力,这样的教育才有张驰力,才能向着美好前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古蜀文化,源远流长。下午,周学静校长陪同80余位广西自治区“国培计划”骨干教师和天鹅湖部分师生循着遥远时光的长流,沿着蜀地千年的文脉,步入“市井长巷”,感受烟火人间,体验天鹅湖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来宾们流连忘返,称赞校园处处俱是风景,所见皆是美好。
清茗酬知音,敲火试新茶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是用茶缔造的人情。王梓莉珊老师带领到访的老师们走进天鹅湖小学SWAN课程之《茶道 • 一点千年》,跨越历史星河,体验宋式点茶,感受汴京风雅。在杯盏之间窥见历史一隅,想象文人高士品茗雅集的场面,品味生活之美;在注汤击拂间,沉浸在悠长深邃的传统文化中,体验经典之美。沉浮之间,研膏化细乳,清水幻丹青。这一场氤氲着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的茶艺实践活动,给双方老师和孩子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蜀国存遗风,山高流水长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承载着古老的巴蜀文明,是子美拜寻的武侯祠,是务观唱醉的浣花溪,是成都人精神的价值符号,也是柴米油盐,三餐四季。 来访的老师们沉浸在长壶茶艺一招一式中的腾挪流转,惊叹于川剧变脸一分一秒间演绎的无限可能;糖画转出记忆中甜蜜的味道,麻圆唤醒舌尖上淡淡的童年……到访老师们忍不住赞叹:“天鹅湖的学生真的太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