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全国卷语文作文题出炉,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使用全国甲卷,作文题目是: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出来后,不少专家名师进行了分析点评,天立教育旗舰校高中语文老师吕彭丰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收官全国甲,放眼新课标——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分析及思考
一、审题立意的一脉相承
这道题的审题大方向并不难,切中真实的生活情境,主题也从前几年的宏大叙事转向了对个人的探讨。
本题考察内涵,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切中“健全人格”与“问题解决”,而作文写作时的发展层可以指向“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1、写作背景:真实的生活社交情境——“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
与2020年全国甲卷作文——“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演讲稿一脉相承,讨论的都是个体之间相处的方法模式。稍有不同的是,2020年全国甲卷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2024年全国甲卷则指向微观个体,同时也是放在“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人与人要相逢”的背景下,强调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协作共赢”应运而生”“良性社交”迫在眉睫。
2、写作话题:真实的生活社交问题——“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面对真实问题,出题人给出了两种解决方式:一、不表达自己的想法,好处是可能会避免冲突,弊端则是会将人们的距离拉远,形成社交隔膜、社会冷漠;二、坦诚交流,好处是省去了“猜心”,可以更加高效、彻底地深度沟通,推进思想交流,缩短内心距离,甚至增强社会温情。而缺点是可能会有冲突。在两种选择中,“有时……其实……”做出了明显的价值取向引导:坦诚沟通。同时,以结果“迎来真正的相遇”为导向推知,坦诚交流才是本题的唯一立意核心。所以看似当下火热的“二元”思辨,实则“一元”。
综上,在对试题进行要素解构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审题核心句:
“在人与人普遍联系、必然联系的背景下(背景),我们(主体)应该坦诚交流(行为),共创和谐社会(或和谐世界)(结果)”
比对2020年全国甲卷的审题核心句: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背景),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主体)应该团结合作、互助前行(行为),共创世界未来。(结果)”
可见,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的审题并未给考生设置太多困难。如果能把握住“背景”“行为”“结果”这三个要素形成逻辑链条,相信可以得到很高的分数。如果围绕一到两个要素写深写广,无论是经典的“是-为-怎”“正-反-做”还是创新写法,也会有不错的收获。
至于由“宏大叙事”到“个体叙事”的变化,不只在2024年全国甲卷中有体现。新课标Ⅰ卷提及“我们”的问题、新课标Ⅱ卷提及“我们每个人”不断抵达未知之境,都要求考生少说空话套话远话,关注身边真实的生活。
二、写作任务的限制与开放
1、内容的限制
写作必须围绕核心词“坦诚交流”展开,如换成“坦率做人”“真诚”“诚信”,将会有偏题的可能。
在“坦诚交流”的限度上,不建议过度进行“有些事情需要有所保留”这样的表达。虽然是为了体现观点的客观与辩证,但用墨太多,会有悖于原题的倾向。建议只用一句“诚然,那些牵扯国家核心利益的事情我们自当高度保密,但在推动社会发展、促进共同进步的事情上我们还应坦诚交流”,既保证了观点的严谨,又将重心落回正路。
2、内容的开放——“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联想”,由此及彼,只要与“坦诚交流”相关即可。如“代际沟通中的身份壁垒”“学术研讨时的求同存异”“用坦诚交流与合作消解零和博弈,实现共同发展”等话题都可以作为探讨内容。同时,也可以从“崇尚真我表达,拒绝讨好型人格”角度,指出“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心理的问题所在,用“坦诚交流”这味药,治愈青少年社交过程中出现的“封闭型人格”“讨好型人格”。
3、文体的开放——“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提及“思考”,似乎我们都只倾向于写议论文。实际上,全国卷历来都没有“一定要写议论文”的限定(仅在2019、2020年进行了发言稿、主持词、信、演讲稿等应用类写作),而是要求“写一篇文章”,完成写作任务即可。故而,能写出“突破内心屏障,坦诚与人交流”的真情实感的记叙文,相信也是让阅卷室内早已“审美疲劳”的阅卷者眼前一亮的文字。当然,文体的开放不代表可以文体杂糅,记叙文就要生动形象有起伏,议论文就是要思辨严谨有说服力。
三、辞旧迎新,新高考指导老高考
今年是四川省考高考最后一年,作文的复习备考上应有“迎新”的意识。笔者始终坚持两个观点:一、文章合为时而著;二、新高考的作文试题要求是旧高考的写作追求。前者毋庸多提,后者拉动“内卷”。
1、情境比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2024年新课标Ⅰ卷
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2024年新课标Ⅱ卷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2024年全国甲卷
多年前的试题,情境是“创设”出的——“假如”你是;
现在的试题,情境是真实的,是身边正在发生的。
新高考,真实的情境是具体的事件;
老高考,真实的情境是宽泛的任务。
无论古代现代,无论东南西北,“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似乎是个不变的真理,“坦诚交流”似乎是个永恒的正确。
而新高考更加重视在新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时人不一定有定论,都是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
那么在面对老高考的试题中,如果能将观点置于新时代、新发展、新问题、新问题的情境下进行表达,自然会成为更有针对性,更具现实价值的好文章,必定能多斩获更多的分数。
2、话题比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2024年新课标Ⅰ卷
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2024年新课标Ⅱ卷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2024年全国甲卷
全国甲卷,明确的话题指向,考生几乎没有跑题或者观点有误的可能;
新课标Ⅰ卷,只是抛出话题,需要考生自己思考回答,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
已有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由于已有的问题被迅速解决,各领域的发展是否会推动新问题的出现?那么“问题”的多少似乎要多维评价。
受互联网的开放性、人工智能的不稳定性以及人工智能表达的不确定性影响,我们获得的答案是否互斥?是否真的能够解决问题?对信息的辨析选择是否会产生新的问题?问题的种类更加复杂。
诸如此类,都是考生需要在考场上即时思考,清晰表达的内容,对考生的思维缜密程度、思想宽度、对问题细节的感知和把握都有更高的要求。
新课标Ⅱ卷,只是抛出“事件总结”,将“我们每个人都在抵达未知之境”交由考生放开联想。既要写出“我们”的真实性,又要写出“每个人都”的普遍性,那么对“未知之境”的内涵多样表达,便是考生在考场上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不只2024年,五年来的新高考作文题开放性更强,似乎有很多可说的;同样也要求考生必须多维思考、多面表达,不然将会味同嚼蜡。今年的考生若是能够借鉴往年新高考的考察要求撰写全国甲卷作文题,想必会增光添彩。2025年后四川省将全面进入新高考,笔者对未来考生有以下四点建议:
①关注现实生活,在日益更新的时事热点问题中明确应持有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思考时间带来的方法论指导;
②提升思维广度,对问题要习惯进行因果溯源的纵向思考、由此及彼类比其他的横向思考、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过犹不及辩证思考,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③摒弃空话套话,跳出写作模板的窠臼,突破传统话题作文的限制,就事论事有针对性地表达;
④学以致用,思以致用。面对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全面分析后一定要思考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面对文章倡导的观念,也一定要想到在现实中应用的实际方法。这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从实践获取知识,并把“纸上得来”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十二年求学,今朝试笔锋。牛刀刃微闪,前路宽且长。
祝2024年考生不负青春,金榜题名;亦祝未来考生见贤思齐,踏浪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