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成都盛大召开,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展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此次展览由15所学校联袂呈现,通过“启航·创意萌芽”、“交融·艺术绽放”及“收获·艺术传承”三大篇章,生动地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深度融合的丰硕成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5 所学校共展传统文化教育成果

  艺术盛宴精彩纷呈

  步入现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各学校的艺术工作坊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人目不暇接。

  在圣菲学校工作坊门口,一场精彩的皮影戏表演正在上演。学生们熟练地操控着皮影,生动演绎《西游记》之《猪八戒吃西瓜》。幕布上,“猪八戒”形象活灵活现,其滑稽动作引得小朋友们笑声不断。表演中,“猪八戒”发现西瓜后的贪吃模样,以及孙悟空的机智出现,都被学生们用皮影诠释得趣味盎然。小朋友们看得目不转睛,时而因猪八戒的窘态哈哈大笑,时而为孙悟空的妙招拍手称赞。

  据了解,该工作坊在教育实践创新方面成果斐然:2019 年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实践工作坊一等奖,作品《胖达游蜀国》于央视《看我 72 变之创意少年》大赛获第十四季总冠军;2020 年其皮影剧《神奇的皮影》被央视选送联合国少儿基金会“世界儿童日”活动;2022 年学校教师主研课题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都市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的绣秀工作坊以刺绣为媒介,努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艺术素养,其精心构建的本土文化儿童创意刺绣课程体系成果斐然。2023年,该工作坊在多项活动中表现卓越,荣获多个奖项,其作品也在众多场合崭露头角,吸引了众人目光。双流区棠湖中学实验学校的竹简工作坊秉持“立德树人”理念,成立“竹简书院”书法工作坊,通过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有效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之情与审美能力,充分彰显出学校在书法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四川省双流永安中学漆艺坊自2021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传统大漆为依托,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成果、文化宣传以及与高校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漆艺文化的基础教育筑牢根基。

  成都市双流区双华小学竹编工作坊聚焦校园自然环境资源,传承学校生命教育主题文化核心,构建“竹源”特色课程群,开发出艺创竹编非学科特色课程。学生们在欣赏、体验、实践竹编艺术的过程中,传承和表达“竹文化”“竹精神”,提升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能力,深切领会中华民族优秀非遗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甲马工坊引入甲马木刻版画课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甲马版画的历史、发展、工艺特点和制作工序,欣赏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民间木刻版画艺术的探索兴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双流区东升小学NI彩·川剧工坊坚持“育人为本”,将“阳光课程体系”中的“国之魂”“蜀之韵”两大特色课程有机融合。以泥为媒介、川剧为主题,让孩子们在“塑·法”“绘·彩”“刻·品”等技法中赏川剧之美、展川剧之髓,使陶染童心、陶润童年。其成果吸引众多国内外考察团队前来学习。

  公兴小学“兴火·陶艺”工作坊结合地方“坛罐陶”特色文化,秉承“乐陶启智,人人出彩”理念,开展陶艺课程。学生在此学习传统陶工艺技法,参与手工设计与制作、瓷板画创作等,不仅掌握制陶技巧,感悟文化乐趣,增强文化认同,还在创作中培养积极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传承了巴蜀文化精髓。

  双流区实验小学“乐彩美术”课程重视课程融合,突显“以美育人”。以《探秘三星堆》为载体,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展开社团艺术教学,让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融合中形成审美情趣,接触多样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

  这些精彩展示的背后,离不开学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老师们的坚守传承。

  双流区棠湖小学(南区)的美术老师胡琴在接受采访时,眼中满是欣慰:“刺绣这门传统手工艺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通过‘家 - 校 - 社’协同模式开展刺绣课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穿针引线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在指尖流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耐心和专注力得到了极大锻炼,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被点燃了。看着他们沉浸在刺绣世界里,认真创作的模样,我坚信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种下。”

  永安中学美术、四川省美协会员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王义建老师对漆艺传承满怀热忱:“漆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漆艺坊教学中,我们强调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艺,同时注重培养他们敏锐的艺术感知力。看到学生从最初对漆艺的陌生到如今能够独立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我由衷地感到自豪。我希望他们能成为漆艺传承的接力者,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圣菲学校美术教研组长、双流区皮影戏传承人祝佳老师对传统文化教育充满热情,她说:“我们的蜀韵皮影工作坊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完善且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生们可以从了解皮影文化开始,逐步深入到剧作创编、形象设计、作品制作与表演等各个环节。我希望孩子们在皮影课程中,不仅能掌握传统技艺,更能深刻领悟民族文化精神,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四川非遗魅力秀

  上演文化狂欢

  展览现场,除了学校艺术工作坊的精彩展示,四川非遗文化展示区更是热闹非凡。

  舞狮表演活灵活现,舞狮者动作矫健,狮子或威武或灵动,引来喝彩声此起彼伏。川剧变脸节目中,演员以精湛的技艺,瞬间变换脸谱,让人惊叹不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接下来,四川长嘴壶茶技表演令人称奇。表演者手提长嘴铜壶,壶嘴细长如线,在表演过程中,他们身姿矫健,动作流畅优美,或翻转手腕,或扭腰送胯,将滚烫的开水准确无误地注入茶杯中,而茶水却不会溅出分毫。

  糖画艺人现场绘制糖画,以糖为墨,在案板上勾勒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图案,引得孩子们纷纷围拢过来,挑选自己喜爱的糖画作品。还有特色小吃三大炮,制作师傅熟练地抛扔糯米团,伴随着“砰砰砰”三声巨响,再撒上红糖等调料,美味可口的三大炮让观众品尝到了地道的四川风味。

  这些四川非遗文化展示不仅为展会增添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更让观众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展获赞连连

  开启文化传承新征程

  现场观众和家长们对此次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位家长表示:“这次展览是我们了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绝佳方式。通过这些展示,我们看到了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创新,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在学校的实践与成果。”

  另一位观众说道:“这些艺术工作坊和非遗文化展示让我大开眼界,没想到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创新的程度。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学习到传统文化知识,还能亲身体验和参与创作,真的非常有意义。”

  此次传统文化教育专题展在年会上大放异彩,充分展示了成都市双流区学校在现代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众多参会者在参观后纷纷表示,师生们精美的作品,以及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不仅重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刷新了大家对于现代学校美育的理解,更让老百姓在感受传统艺术魅力之际,领略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创新之美,为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强力赋能,对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