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人类开启了智能社会的新纪元,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各个领域。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如何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行知’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启动仪式”于12月27日在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成功举办。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科学家及中小学校管理者和信息技术部门主管、一线教师等齐聚活动现场,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
成都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左华荣,四川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谢凤山,锦江区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赵万华,四川省教育厅学校国有资产与教育装备中心副主任杨驰云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行政助理李婷婷老师主持开幕论坛。
在致辞环节,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詹滢对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詹校表示,本次论坛汇聚了教育界、科技界的众多精英,贯通了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学段,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共探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之路,必将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智慧的碰撞。
锦江区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赵万华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锦江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探索实践,已经从单纯地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迈入了“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人工智能”齐头并进的新阶段。将努力通过人工智能教育的“学以致用”和教育人工智能的“用以致学”,真正实现“人工智能+教育”的“学用相长”。
成都市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左华荣在致辞中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此次论坛聚焦研究AI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深远意义。
本次论坛邀请到三位在人工智能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为研讨活动带来前沿的学术观点和实践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王景川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机器人、自动驾驶等方面的前沿发展,重点分享互联网+人工智能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科技能力的培养。王教授认为新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的新能力要求应包含“描述问题”、“善于提问”和“勇于批判”,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科技思维与科技能力的训练,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更要重视基础学科的教育——高等教育是“高点”,基础教育是“基点”。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张琰彬主任以《智慧启航,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为题进行了分享。她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持续为学习者、教育者和管理者赋能,并从“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和“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两方面展开深入交流。人工智能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推动着“人工智能+教育”的快速发展。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王运锋教授带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讲座,王教授首先介绍了AIGC与教育的关联,随后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从翻转课堂、开放式教学、虚实结合、数据分析评估和长期在线学习这几方面赋能教学的意义。王教授也指出,AIGC也为教学科研工作带来挑战,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要积极拥抱AI,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规避潜在风险。
三位教育专家的精彩分享,为老师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未来时日,教育人当携手并进,共同探索科技的无限可能,为培养更多具备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而努力。
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主题。在此主题下,由成都师范学院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室副主任、成都新质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唐瓷教授担任主持,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赵鑫副主任、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教育集团臧玲校长、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张谦副校长、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刘莉校长、行者AI创始人尹学渊博士等嘉宾共同参与的主题沙龙拉开帷幕。
各位嘉宾就如何理解和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精神、智能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赋能新质教育创变和培育创新人才的挑战与思考等方面,展开了充满真知灼见的讨论。
嘉宾们的观点相互碰撞、交融,让与会人员清晰地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需要各方协同发力,形成紧密的教育生态链,以期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好的培养出拥抱未来、迎接未来、具备新时代核心素养的创新人才。
在论坛现场浓厚的研讨氛围中,“行知”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揭幕暨启动仪式拉开帷幕。
该实验室由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联合创办,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前沿科技有效赋能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教学改革前沿阵地,为教育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李清秘书长对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工作进行阐述。在五位论坛嘉宾的见证下,“行知”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隆重揭牌。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左华荣会长和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李茂教授为首批获得“行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校称号的学校授牌,来自成都市小学、初中、高中的首批14所学校代表上台接受赠牌。
在现场热烈的氛围中,来自七中育才华兴分校的吴缬老师和3位同学站上舞台,一项特别的颁奖仪式开始——师生们依托学校AI音乐数字实验室,积极进行AI音乐融合创新实践,入围2024年“成都教育年度十大创新实践案例”展评,且代表中国区获得“全球创新最优教育法课例展示奖”。
经过上午的头脑风暴,午间的校园,越发展现出灵动的活力。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丰富多样的AI进校园应用场景体验区,让与会嘉宾们直呼有趣,眼界大开。
无人机足球、数字人体验、机器狗展示、虚拟演播系统、AI机器小车、AI农场种植…众多的参观体验项目,让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了AI技术为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变革。
如AI机器小车项目,同学们亲自参与到机器小车的运行轨距控制,不仅可以学习到基础的编程知识、工程原理和AI视觉识别方法,同时还提升了他们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丰富的体验,让来宾们真切感受到AI 的快速迭代必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也将重塑教育的新形态。它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为我们创新教育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了无限可能。
下午的论坛,由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教导处主任廖聆竹主持。
作为行知人工智能创新实验校,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以AI音乐实验室为引领,在人工智能赋能学科教学上进行深入实践,探索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实践路径,并在论坛进行了经验分享。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陈向蓉副校长作为音乐学科资深教师,进行了“AI音乐课堂实践探索经验分享”。她结合音乐教材和课标的要求,呈现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对AI赋能音乐的思考,梳理学校的课程构架,展现具体实践路径,对AI融入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华兴分校音乐学科吴缬老师带来了一堂《古诗词AI创编音乐体验》跨学科融合研讨课。该课以诗仙李白的穿越为主线,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AI技术结合,学生对古诗词个性理解、个性创编的音乐作品,可谓精彩纷呈。这一课例,为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范例。
七中育才银杏校区的许晶晶老师为与会嘉宾们带来了一堂人工智能实践课《向世界介绍春节》。通过这堂课,来宾们感受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课堂中的学习与应用,在有真实意义的项目任务之下,师生合作,教学相长,课堂充满生长感,也让与会者感受到人工智能助力文化传播的价值。
在结课分享中,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韩鸿宇副院长与两位授课教师以对话交流的方式,为今天的研讨课进行总结。
韩院长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予高度评价,课堂上学生面对AI的创意思考、动手实践与精彩表达,都表明AI值得被我们热情拥抱,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实现更深刻的转变,让孩子们获得更真实的成长。
本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行知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启动仪式”举办,让与会嘉宾们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前沿发展、实践应用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七中育才华兴分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积极参与更加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书写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答卷,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