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工智能(AI)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从日常消费品到尖端科学研究,从个人提升到学校教育,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么,当AI呼啸而来,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又有哪些变与不变?
12月27日,一场以“培育生长力课堂 发展高质量教育”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隆重召开,看看在 AI 的助力下,二十中如何让课堂迸发出旺盛的“生长力”。
生长力课堂促高质量教育
构建 AI 时代健康教育生态
何为“生长力课堂”?
在二十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利军看来,那是一种强调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和培养各种适应未来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操作 、注重情境导入、提倡合作学习、关注个体差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强调知识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生长力课堂常态化下坚持下的教育就是高品质教育。
怎样实现“生长力课堂”?刘校长在致辞中表示:
·一是在课堂里一定要坚持培育向上生长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要将中国文化有机融合在每一个学科里;
·二是今天的课堂教学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堂教学一定要与国家的2035目标对接起来;
·三是需要老师们在“备、讲、练、查、考、改(批)、评、纠、研、组、辅”等方面下深水,夯实校本教研,让课堂健美起来,让课堂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
·四是教学要坚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遵循教育规律,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灵动起来;
·五是与人工智能为伴,要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让课堂高效起来;但是,要时刻警醒自己,它只是辅助工具,不能替代教师角色;
·六是打破学科壁垒,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再思考和安排,通过混合式教研,对筛选出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聚焦跨学科知识常见专题,培养孩子常见跨学科通识能力和素养;
·七是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任务量,避免过重课业负担,避免低效课堂和重复作业;在高效课堂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大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下,让二十中学生更加健康快乐,拥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围绕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学方式变革,金牛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易立铁也代表区教科院表达了期待,“希望学校深耕课堂,特色发展,深入研究,深入探索人工智能赋能生长课堂建设的实践路径。”同时,也提出应用AI要保持谨慎:“应该相信,技术有边界,到仁爱为止,灵魂即工具的边界”。
学校邀请到国培专家库成员、教育部考试中心信息技术学科专家组成员周雄俊教授做分享,他以“数智时代的教育学变革”为主题,从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智技术带来的机遇三个方面剖析了当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并且,周教授还以智能体的制作与使用、AI赋能教育的过程与方法为例,具体呈现了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他指出,在数智时代师生角色需要转变,教师需要学会使用AI工具并引导学生与AI合作,学生需要具备与AI合作的能力;提醒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避免将思维培养降级为技能形成,避免将问题解决和创新创造思维培养降级为作品形成,避免将学生解决问题降级为教师解决问题,避免追求外在形式而缺少素养导向。
硕果盈枝辞旧岁
优课焕新启新程
在辞旧迎新之际,二十中以实打实的办学成果为2024画上句点。
这一年,高中985、211录取人数达到新高峰,初中重点率再创新高;在思政、科研、棒球、田径、游泳、棋类、艺术等省市区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青年教师代诗艺、周京虹等12位老师代表学校先后斩获成都市教师赛课特等奖、一等奖。
这一年,二十中分别与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等985高校就大中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课程、师资和升学渠道等方面建立战略框架协议,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赞誉。
此外,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工作也有序开展。
研究院副院长孙一老师围绕研究院工作向大家作汇报。他说,研究院以瞄准大同师生发展需求点,已搭建起相应的成长支持体系,以营造互助学习场域为手段,展开了一系列实践,如开设竞赛强基课、为学生分配导师、开发贯通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和大单元教学、进行生涯体系构建并组织生涯讲座等。
教学作为办学的核心,研讨会上也着重展示了学校在青年教师赛课中获得特等奖的理科课和文科课。
高中部生物教师刘家瑜呈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一课,她以蔬菜需求增多而土地资源短缺为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座高产的植物工厂,并重点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课堂结束后二十中生物教研组组长毛伟明和金牛区教科院生物学科教研员吴晓琳分别进行了评课。吴晓琳老师认为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生长力课堂”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部历史教师李亚兰带来《三国鼎立》一课。李老师化身刘备,带领学生们一同穿越到三国时代,体验刘备的艰难创业之路。课堂结束后二十中优秀教师代表陈柯剑和金牛区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黄爱民分别进行了评课。黄爱民老师认为本节课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激发了大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课后,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张泽勇老师带来专题讲座——《新教学:以学为中心》。
张老师分享到,高质量的教育特别注重规划时间,优化管理和优化课程,“课”是体现学校价值最重要的载体,课堂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以学为中心,促进学习发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为了“学”,因此打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张泽勇老师的讲座为在场教师们启发了新的方向,相信在其启迪下,教师们能将“以学为中心”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推动课堂变革,助力教育迈向新高度。
德育后勤齐发力
实操干货筑基石
高质量教育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的德育与后勤管理,研讨会上,德育分论坛、后勤分论坛同步进行。
“家校共育”是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分论坛围绕为如何守护学生心灵强化家校联动提供了更多的实操思考。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任玥霏以家庭访谈基本流程和技术为主题,从最新数据、心理相关政策,到教师心理工作的重要性、难点与边界,再到家校关系的本质,阐释了家庭访谈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访谈三要素和三步骤,向现场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展示了具体可行的访谈路径。
后勤分论坛回顾了这一年的工作后勤团队紧扣学校教育教学脉络以安全为底线、服务作载体育人当根本,于细微处彰显不凡。
成都市红十字会救护师邓兰老师和刘人豪老师为大家带来《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应急救护培训。
在普及气道异物梗阻处置的常识后,培训老师安排参会者动手操练,在实践中掌握正确的处置方式。随后,培训老师传授有关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原理和使用步骤,同样在实战演练中让急救知识要点稳稳扎根。
大会最后,党委书记徐光杰致闭幕辞。
徐书记梳理了2021年—2023年我校教育年会主题变化,他指出,这些年来学校都在坚持“情智并育、慧行天下”办学理念,贯彻“立德树人”新课改理念,践行五育并举方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今天下午两位青年教师的献课,是我们探索生长力课堂的一个尝试,青年教师们用生动的语言,趣味的演示和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打造出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大同课堂盛宴。”在来年的工作中,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