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如何识别与应对?怎样做到个人信息防护?

  3月21日,由成都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共青团成都市委员会指导,成都市互联网界联合会主办的“守护青春,远离诈骗——模拟法庭进校园”主题活动在成都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一场高能沉浸式普法让参与师生收获满满。

广告

  在开场致辞中,成都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刘晓红向大家分享了3把防诈骗“金钥匙”:一,面对网络诱惑时,多问一个为什么,让防诈三不原则——“不清晰,不透露,不转账”,成为思维的本能;二,做理性的发声者,在转发信息前按下暂停键,用求证精神破译真相密码;三,做温暖的传播者,当发现同学陷入网络陷阱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9位同学一台戏

  校园法庭开审

  在成都网信办的组织下,成大附中学生代表开启模拟法庭,以真实网络游戏诈骗案例为蓝本,由学生扮演庭审角色,完整还原法庭调查、辩论及宣判流程。

  “咚!”法槌敲响,法庭开场。书记员中气十足;审判长威严镇定,扫视全场;审判员们低声交流,翻看“卷宗”。

  公诉人起身激昂控诉,辩护人迅速反驳,据理力争;“被告人”撒泼耍赖,满脸懊悔,紧张不安。台下同学屏气敛息,目光紧随着台上,沉浸在这场法律模拟中。

  对在场学子而言,参与的不仅是一场模拟法庭,更是责任与成长的启蒙。扮演审判长的姚文和被告人的李艺桐两位同学都表示学到了更多的法律知识,希望在未来的普法宣传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活动现场,还发放了《涉未成年人网络有害信息举报指南》,引导广大师生共同抵制网络有害信息。

  检察官现身开讲

  全方位解锁互联网防骗知识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副主任李东作互联网防骗与自我保护主题分享,结合现实案例剖析网络诈骗的危害、常见手段和防范措施,引导学生掌握防范技巧,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诈骗手段千千万,都在往你兜里看!”他强调,在互联网交友时,务必时刻保持警惕。如今网络社交便捷,各类交友平台让我们能轻松结识天南海北的人,但这背后也隐藏着危险。

  不要随意透露真实姓名、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关键信息,在保护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要注意人身安全。互联网交友是拓展社交的渠道,但保护好自己,才能享受健康的社交体验 。

  坐在观众席的同学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尚不了解的网络诈骗问题,如:游戏账号借与他人进行诈骗自己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被诈骗的钱款能否如数追回?

  作为指导单位,成都网信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联动司法、教育及社会团体资源,推动活动高效落地。网信办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重要实践,未来将持续创新形式,深化部门协作,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