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吐翠,惠风和畅,恰是探古寻今的绝佳时节!协同外语学校初2022级全体同学背起行囊,踏上研学征途,在彭州葛仙山的地质褶皱中聆听大地脉动,于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纹饰间破译古蜀密码。当亿万年丹霞奇观与三千载文明星芒交相辉映,少年们以脚步丈量时光的厚度,用慧眼捕捉文明的轨迹,在天地课堂中书写着属于青春的文化觉醒录。

广告

  第一站:寻访葛仙山,觅自然野趣

  三月的风掠过成都平原,葛仙山的褶皱里悄然铺开了一场春的盛宴。桃花明媚,芳华灼灼;梨花如雪,点染山野;菜花鎏金,流淌闲田。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蜿蜒小径引你走入一幅活着的田园诗——葛仙山的春天,这是写给即将中考的学子们的一封温柔请柬。

  花间漫步后,同学们便前往野炊基地。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同学们挽起袖子,洗菜、切肉、配料、下锅、翻炒……“厨师们”都迫不及待大显身手,奏响了一曲劳动之歌。一会儿功夫,一道道美食便闪亮登场。

  第二站:探访三星堆,梦回古蜀国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国神话流传千载。怀着敬仰与虔诚,同学们追随着先祖荣光,漫看凤鸟祥云,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

  在导游老师的讲解下,我们揭开了三星堆文化的神秘面纱。同学们穿梭于青铜神树、纵目面具之间;惊叹于器物铸造的鬼斧神工,折服于天文历法的精妙推演,更透过陶罐酒器上的生活纹样,窥见古蜀先民农桑渔猎的生活画卷。当导游老师从艺术维度解构文明基因时,少年们从图腾纹饰中破译审美密码,在祭祀礼器中溯源精神图腾,不仅触摸到古蜀人“敢为天下先”的创造激情,更读懂了天府文化基因里那份跨越千年的乐观豁达与热烈烂漫。青铜之光流转间,仿佛有双无形的手,为所有人推开了青铜封印的时光之门。

  精美绝伦的青铜神树神高3.96米,由底座、树身与附件构成,同学们纷纷驻足观赏。

  那根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金杖,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杖上的鱼鸟图案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传说。

  而那副纵目青铜面具,则以其独特的造型向我们传递了古蜀人对“千里眼、顺风耳”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展厅中央,威严雄伟的青铜大立人,它不仅是古蜀国精神的象征,更展示了那个时代精湛的铸造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文物不言,威仪自语。三千多年前,古蜀金沙人披沙拣金铸造出神鸟金饰、黄金面具等圣物,托起对日月神灵的崇拜文化。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通过活动,同学们在自然在探索,在文化中熏陶,在实践中成长。回首古蜀文明延续两千多年的苍茫背影,协同学子将收藏这份对历史的好奇与对古蜀文脉的自豪,面向未来,卓越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