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穷理寻真意,杏坛论道共春辉。

  人间四月,草木葳蕤,在这万物萌新的时节,我们怀揣对物理教育的热忱,相聚于成都高新实验中学。4月10日,以“基于真实情境的中考专题温故策略研讨”为主题的高新区物理教研活动暨基地校活动,恰似一场春日的盛宴,让我们在思维的碰撞中,共寻初中物理教学的诗意与远方。

广告

  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中学副校长马鸣为此次活动致辞。马鸣副校长说:“教育是向美而行的遇见,物理是解码世界的钥匙。”正如他所言,“今天的研讨,不是终点,而是我们重新发现物理之美的起点。” 当物理课堂与真实情境相拥,知识便有了温度。

▲马鸣副校长致辞▲马鸣副校长致辞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真实情境落地的试验田。王迅老师带来的课例“中考温故及电学档位及应用问题”,便是一次精彩的情境化教学实践。她没有止步于公式推导与题型训练,而是从“拆解电饭锅的结构”中“抽丝剥茧”,让学生对中考物理中的挡位问题的解题方法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当学生们在电路图与现实设备间自如切换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解题能力的提升,更是“以物理眼光观察世界” 的核心素养的体现。正如王老师所说:“最好的物理教学,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看见知识的‘来处’与‘去处’。”

  ▲王迅老师课例展示▲王迅老师课例展示

  如果说课堂是实践的阵地,那么理论的升华则为我们指明方向。张程智老师的主题分享 “基于真实情境的电学问题温故策略”,恰似一场及时雨,为中考温故拨开迷雾。他聚焦学生“听得懂却做不对”“温故内容深度不够,知识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温故方式较为单一”的痛点,提出“情境分层教学法”。基础层采用生活案例导入;提高层进行真题改编与变式训练;拓展层注重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实际应用拓展。他特别强调:“当我们把考点编织进真实情境的经纬,知识便不再是零散的‘珍珠’,而是一串闪耀的项链。”

▲张程智老师复习策略分享▲张程智老师温故策略分享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的罗乐老师以“命题思维:打开中考温故新思路”为题,带领我们跳出“刷题怪圈”,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审视温故策略。她结合这几年中考试题,揭秘“情境创设的三层递进”——从生活现象的直观呈现,到科学探究的过程模拟,再到社会热点的深度融合。这启示我们:复习不仅是知识的复现,更是素养的预演。罗老师的分享,让我们顿悟:当我们以命题思维设计教学,课堂便有了“为未来而教”的格局。

▲罗乐老师温故思路分享▲罗乐老师温故思路分享

  郫都教培中心的张开坤老师深耕中考命题研究多年,他的“解读成都中考试题特点及命题策略”,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他从“基础性与综合性的协调”“应用性与创新性的融合”“科学思维与人文价值的共生”三个维度,剖析成都试题的“密码”。他提醒我们:“研究试题不是为了‘猜题’,而是为了理解‘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从而让温故回归‘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本质。”

▲张开坤老师成都中考物理命题和解题策略分享▲张开坤老师成都中考物理命题和解题策略分享

  高新区初中物理教研员舒冬老师进行评课议课与总结。他没有局限于具体课例的点评,而是站在区域物理教育发展的高度,对教师们提出期许:真实研究学生的认知痛点,让温故更有温度;真实践行情境教学的理念,让课堂更有深度;真实投身教育创新的实践,让物理更有魅力。他说:“教研的意义,在于让每个老师都成为‘发光体’,当我们把对物理的热爱、对教育的思考融入课堂,便能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舒冬老师评课议课与总结分享▲舒冬老师评课议课与总结分享

▲专家和基地校老师合影留念▲专家和基地校老师合影留念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教研是一次携手共进的修行。今天,我们在真实情境的沃土上播下种子,期待它在课堂实践中生根发芽;我们在中考温故的迷宫中点亮灯塔,指引学生驶向素养发展的彼岸。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为起点,带着对物理教育的赤子之心,在真实情境中深耕,在专业成长中同行,让每一节物理课都成为学生眼中的星光,照亮他们探索世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