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扬帆劲,奋楫笃行启新航。3月29日,达州市科普作家协会2024年度总结暨2025年工作会召开,系统总结了2024年在科普创作、基层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绘就2025年发展新蓝图。

广告

  聚焦人才梯队建设 注入发展新动能

  协会坚持“传帮带”与“年轻化”并举的人才战略,2024年实现会员结构质的飞跃。全年新增市级会员53名,15人晋级省级协会,1人入选国家级协会。值得关注的是,中青年会员占比突破90%,形成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创作方阵。名誉主席彭万洲等老一辈科普作家持续发挥引领作用,青年作家于蛟等新生代屡获国家级奖项,呈现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

  创新科普服务模式 构建全域传播网络

  协会构建“三位一体”科普服务体系,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3场,覆盖受众逾万人次。在基层治理端,协会副主席黄北平创新开展口腔科普讲座;在校园科普端,科幻作家陆杨的“文学进校园”激发青少年科学想象力;在数字传播端,冯靖雄运用云平台开展妇幼科普,实现科普服务半径几何级增长。特别是《齿生有缘》新书研讨会,吸引川渝两地60余位专家学者深度研讨,形成跨区域科普创作协同效应。

  精品创作成果丰硕 彰显时代精神内核

  2024年成为协会创作“井喷年”,会员产出呈现三大亮点:创作体裁多元融合,刘秀品与黄北平将医学知识融入非虚构文学,王国忠的《未来城》实现科幻与乡土文学创新嫁接;传播渠道多维突破,彭万洲绘本登陆少儿读物市场,黄北平和刘秀品联手创作的长篇非虚构科普文学作品《齿生有缘》在《北京晚报》连载;社会价值显著提升,15部出版著作中,既有邓泽章《达县往事·虎南革命活动纪事》这样的红色科普,也有何武《行吟竹韵》等生态文明主题作品,构建起立体化科普创作矩阵。

  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打造川渝科普高地

  面对2025年,协会确立“五个继续抓好”发展路径:继续抓好会员发展,培养一批中青年优秀骨干会员,做好协会老中青科普文艺工作的传承与发扬;继续抓好会员科普文艺作品创作力度,用作品说话;继续开展好“送科普进基层”“创作采风”等活动;编辑出版好2025《科学星空》杂志;继续抓好2025协会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工作。

  达州市科普作家协会主席舒官文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市科普作协将再接再厉,紧扣时代脉搏、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用情用力讲好达州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科普作品,为重塑协会荣光,续写科普华章,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达州新篇章贡献更多科普作协力量!

(尹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