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晚上7点,红场夜市的彩灯亮了起来,这个位于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中国红军城的老街区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熙熙攘攘的游客穿梭在彩灯下,街道两边店主们正热情洋溢的介绍着自家的“特色货”。

  2月14日,记者走进红场夜市,老街区的“高颜值”“高人气”让人印象深刻。眼前,清一色的青瓦木板房一楼一底,延续了川北清代、民国时期典型的木架穿斗建筑风格。鳞次栉比的店铺沿着老街一字排列开,葱郁绿植点缀其中。作为旺苍县新培育的“月光经济”业态,如今红场夜市片区和以前脏乱差、无人问津的窘境彻底告别,成为旺苍新晋的夜市、夜景、夜娱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IP,书写着老街的青春篇章。

  陈加普 摄

  夜经济盘活老街区 居民钱袋鼓起来

  红场夜市所在的中国红军城片区是当地人口中的“老城区”。10余年前,这里环境脏差乱,低矮破旧的瓦房簇拥着窄街。晚上,街旁路灯幽暗,行人稀疏。很多时候,过往行人还要借着居民家里的灯才能看清路面。环境破旧,无人愿来,是那时老城区的真实写照。“留在这里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都爱搬去新城住。”王宅百货综合店店主王保官从小在这里长大。他经营的店铺是中国红军城的“老字号”,有着近30年时间,地点就在距离中国红军城牌坊不远处的地方。5年前,王保官的客户群主要是街坊邻居。由于大家消费欲望也不高,接连两三天不开张都是常事。变化发生在2017年。当时,旺苍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以“夜经济”为抓手,对这里进行了集中的风貌塑造和潮流文化氛围营造,打造了红场夜市,使之成为一个集夜间文化演艺、旅游观光、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展销展览等于一体的文创集市。新设的茶歇休闲小屋、中小型演艺舞台、音乐喷泉、玻璃栈道,微饮食文化雕塑、动漫雕塑、创意涂鸦墙等,为人们夜间游玩提供着更多样的选择。

  借助夜间经济的刺激,老街活了起来。旺苍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局介绍到,新打造的红场夜市直接吸纳236人就业,间接带动500余人就业,开业至今已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00余万元。

  从以前无人愿来,到现在游客猛增,王保官的生意明显好起来,这个春节前三天,他一天都没舍得打烊,“坐在家门口赚钱,一天可挣五六百元咧,这放在以前可不敢想。”

  人气带动了财气,更多的店铺也涌现出来。如今仅在文创集市全长960米的老街上,就涌出了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商铺110余家,和以前凋零的店铺形成鲜明对比。

  瞄准旅游人气 青年人回归老街创业忙

  顺着红场夜市的老街向下走,一步一景。头上是五彩斑斓的彩灯、彩伞、新春装饰物,它们沿路变换,美丽多彩;两侧,奇石、文玩、根雕、棕编、蛋饰等一些以往少见的新业态体验店渐入人眼。游客穿梭其中,看彩灯、拍照打卡、去特色小店体验游玩,好不热闹。

  人气足了,也带动了青年人的回归。吴小云就是其中一位。在中国红军城上清宫展馆对面,她的店铺“清远溢香”就设在这里。三年前,看准了这里的旅游资源和人气,她从青年人扎推的新城逆势回归到老城,盘下了铺子,做起杂货铺。琳琅满目的饮品、五花八门的小零食、各式各样接地气的土特产……“(游客)逛累了,就买点这些,一个月靠守着铺子挣个5000多元,轻松又自在。”几年前,吴小云的生活可不是这样。那时,她在新城一家服装店打工,每天早晚轮班,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女儿上学也忙,照应不过来。”如今,守着店铺,时间自由,照顾家人的时间也多了起来。春节期间,来逛街的人较以往更多。除了食品,她还新购了一批闪光饰品和玩具,“这些东西可受年轻人喜欢了,买的人挺多。”

  挨着吴小云店铺,是一家电商。店主是近1年新搬进来的年轻人小李,“老城做电商的挺少,我算是瞄准空白,一方面教这里的店铺主做电商,一边也帮着将这里的特产进行网销。”小李说,店铺起步不久,收支刚持平。“不过,来这里耍的人越来越多,对土特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未来这块肯定越来越好。”

  更多年轻人趁着人气回归老街,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宗慧开办的“红城艺苑”店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正蓉的木门醪糟店铺也纷纷入驻,借助这里的人气,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将传统推荐给更多人。另一批年轻人也带着土特产在这里扎推,创业开店,将家乡的“土味”高阳茶、橄榄油等推荐给往来游客。

  华灯亮起,人群簇拥,人气、财气、青春气汇聚中,老街再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