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职能合并

  徐远谋调到眉山乡村振兴局是2018年10月,除了他和一名副局长,当时局里总共不到十人。不分领导、下属,所有人挤在眉山管委会办公楼四层的一角,工位挨着,商讨问题时都不用去会议室,坐在工位上就能把事情说完。

  最初的两三个月,眉山乡村振兴局不仅没有股室,连小组都没有,“就是有事情来了,大家一起干”。2019年年初,徐远谋对局里的职能做了梳理,把它们划分到了七个小组。

  比如有的区县,负责农业种植和负责环保的是两个部门,但农业种植需要化肥和农药,势必造成环境污染,两种工作就会互相影响。但在眉山乡村振兴局,两项工作由同一个小组负责,他们在种植阶段就会考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会提前进行预判。

  “我觉得有些工作是有联系的,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样的职能就会合并到一个小组。”徐远谋说。

  2019年7月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三定”方案确定前,乡村振兴局只是管委会的内部称呼;对外,他们只能叫“涉农工作部门”。“三定”方案公布后,乡村振兴局成了正式名称,各小组也有了编制,变成了股室。除了负责人事、后勤等工作的综合股,局里还有管理农业园区、农业产业项目等的农村改革和园区建设股,专司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等的水利水资源股等,一共7个股室。

  陈海懿是眉山乡村振兴局服务中心主任,也是农业服务股的负责人。农业服务股主抓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农村工作,种植养殖、农用地管理等,都由陈海懿负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时,眉山市仁寿县的村子封了路,外地经销商进不来。但春节前后正是耙耙柑成熟的季节,村里的耙耙柑一下子断了销路。

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的村民采摘耙耙柑。受访者供图 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的村民采摘耙耙柑。受访者供图 

  金超是仁寿县里仁镇花椒村的农业合作社负责人,2020年正月初,他和果农正商量着要不要把水果捐出去。就在此时,陈海懿到村里了解了情况,第二天就协调乡镇给他办理了车辆通行证,还帮忙联系对接了经销商。虽然因为价格原因,村里没能与经销商达成合作,但因为有了通行证,金超可以用卡车把刚从枝头摘下的耙耙柑运到村外高速路边的空地上。

  那是陈海懿临时协调的转运物流中心,农业合作社和外地来的经销商可以在此交接货物。金超记得,拉着水果的卡车停到空地后,立刻就有身着防护服的疾控人员为水果消毒。“水果必须先消毒才能运出去。”金超说,这也是陈海懿帮忙协调联系的。

  离开的,留下的

  眉山姑娘康妮抽调到乡村振兴局后主要负责扶贫工作。来乡村振兴局之前,她在眉山市仁寿县负责扶贫,大学本科毕业,有3年工作经验。

  与康妮相似,眉山乡村振兴局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是从眉山市、彭山区、仁寿县的政府部门抽调来的。“普通工作人员要有两三年经验,能直接上手干活儿。领导干部得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能独当一面。”彭艳说,像局长徐远谋调来时34岁,曾在仁寿县中岗镇当镇长;陈海懿30岁出头,在乡镇当过党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的副乡长。

  总体来说,这是一支年轻化的队伍。据陈海懿估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年龄大约35岁。

  刚组建时,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的“三定”方案还没确定,乡村振兴局也经历了近一年“没有名分”的日子。那时,工作人员编制都在原单位,人却已经到新机构上班了。

  不确定的状态下,有人因为工作强度大等原因,主动调岗离开;有人因为考核不合格,编制没确定就被退回了原单位;还有的人原单位“不想放”,没多久就被要回去了。

  2019年7月,“三定”方案公布,眉山乡村振兴局也正式成立。稳定的编制、高于地市级部门的薪资水平,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到这里工作。如今,眉山乡村振兴局的工作人员已从最初的不到10人,增加到了32人。

眉山乡村振兴局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受访者供图眉山乡村振兴局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受访者供图

  在康妮看来,选择留在这里的人会对工作格外上心 :“过去,不管大小工作都是等领导安排。但到了这边,多数情况下你会主动思考下一步怎么做。”

  比如2020年春天,天府新区眉山片区的土坯房改造。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这些土坯房是安全住房,无需重建,省里对此也没有硬性要求。但眉山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徐宏奎调研时发现,土坯房的安全条件、卫生环境较差,和国家级新区建设还有差距,建议对它们进行改造。

  依据眉山市政府公布的提前拆迁安置和地灾避险搬迁政策,被列入近3年拆迁计划的、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范围内的土坯房可以进行改造,由市级财政提供资金支持。但在眉山乡村振兴局的争取下,不符合前述条件的村民也可以参与土坯房改造,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会从自己的财政中为每户补贴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