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何浩源  广安观察 彭娟

  无人机缓缓起飞,对准树上的马蜂窝,喷火管吐出长长的火焰。过了不到5分钟,燃烧起来的蜂巢逐渐剥离,一片片掉落。“这玩意儿高级,这样桶马蜂窝不危险了。”围观的村民拍手叫好。

  近日,广安市邻水县牟家镇金凤村村民发现一个马蜂窝,于是打电话向邻水蓝天救援队求助,队员们用无人机烧射的方式,几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马蜂窝。然而在这台价值上万元的“高科技”背后,却有着队员们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四处筹资、自掏腰包……

  近年来,在地震、泥石流等灾难救援现场,活跃着民间救援队的身影,成为官方救援力量的重要补充。但驰援背后,是高昂的付出。设备采购、每次出动救援,都是不菲的费用;民间救援队生存状况如何?面临哪些困难?

  资金设备之困:今年到目前只收到5000元捐赠

  当天邻水蓝天救援队在金凤村使用的无人机于去年12月购买,花费近1.5万元。“这笔钱基本都是队员自筹的。”邻水蓝天救援队队长杜静说。

  在邻水县一家大型超市负一楼,就是邻水蓝天救援队的储物间,大概200平米。杜静是这家超市的负责人,负一楼是超市整体租下来的,但这片区域一直没有被利用,所以杜静就将其作为了救援队的储物间。

  储物间内,放置着邻水蓝天救援队的大部分家当:其中最值钱的是价值4万元的水下生命探测仪,可以用来确定落水者的位置。此外还有冲锋舟、头盔、绳索、救生衣、靴子、破拆工具、消防设施等装备,大多来自于队员自发的集资购买。

  “救援是自愿且无偿的,结合本地实际,很多装备都是必不可少的。救援行动所需的装备并不便宜,一次救援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每项花费都需要队员自己承担。”杜静说,以山地头盔和废墟头盔为例,目前队员使用的一款580元的头盔是同类产品中最便宜的。

  2020年以前,邻水蓝天救援队没有注册,不能接受捐赠。不仅设备要集资购买,每次出动救援,比如燃油消耗等费用,都需要队员自费,出勤一次至少需要200元成本。杨建伟今年53岁,是救援队里最年长的队员,曾是一名建筑师。他说,每年要出勤上百次,需要花费5000到6000元。

  2020年3月,邻水蓝天救援队成功注册后,全年共收到23万元捐赠,杜静用这笔钱买了水下生命探测仪、冲锋舟等设备,并且给队员们解决了每次外出救援的费用。杜静把支出清单贴在了储物间的墙壁上,上面记录了从去年3月到现在的支出,总共是25万元左右。“但今年到现在才收到5000元捐赠,下半年运行可能会比较吃力。”杜静说。

  事实上,广安其它地方的民间救援队也都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广安蓝天救援队今年到目前捐赠收入还不足两千元,而2020年5月组建的岳池蓝天救援队,目前还未注册成功,一切费用都由队员们自掏腰包。

  由于救援需要专业技能,队员的培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节约培训资金,邻水蓝天救援队自发号召老队员培训新队员。但是如果队员要考取相关的证书,就必须要自费,杨建伟的冲锋舟驾驶证和全国地震救援证就是他当初花了几个月时间以及1万多元所考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