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沫吾(国家一级美术师,书画篆刻艺术家、文艺评论家)

  著名山水国画艺术家姚叶红兄打来电话,催问我曾答应写一篇关于对他山水画作品的认识是否完成,我一下愣住了——因为被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所缠住,故写稿子的事儿居然忘记了。幸好我与叶红兄认识也有近三十年了,当年与他的恩师岑学恭先生也有一些交谊。因此,自己对叶红兄的作品印象也较深刻,对他的学习创作路径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向他保证在三天之内必须完成初稿,再请他亲自过目批评斧正。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这块艺术园地里,无数有识之士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继承弘扬传统的中国画艺术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并且成果丰硕。叶红兄就是当代无数仁人志士中表现尤为突出的一位。他自幼习画,早年专注于素描、色彩,人物、花鸟等工笔类基础扎实,且自具格调。古语有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最终他选择了专攻中国山水画,并自成品格风骨。

  秉承天赋,源于勤奋

  1958年,叶红兄在重庆出生,其祖籍安徽巢湖,现系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四川当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叶红兄自幼就喜爱绘画,他下乡当过知青,进厂当过工人,干过宣传工作,修过大马路,沿街叫卖过雪糕,做过绘画学徒工。他曾梦想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画家,但因双亲都是普通工人,与绘画艺术界没有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艺术界的人士,那时的他就只能凭自己的绘画秉性与天赋,纯粹在哪儿自娱自乐地“瞎画”。不过,就是这种天然去雕饰的“瞎画”,激活和膨胀了他的绘画艺术细胞,让他从此与国画艺术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

  当年还处于幼时的姚叶红,不管何时何地,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拿起画笔,自觉地到房前屋后、路边水旁去描山画水,不分寒来暑往,任情自然,周而复始,从未间断。中学毕业后的叶红兄在陈恒先生的引荐下进入成都诗婢家学习画了数年的扇子,虽然表面看是临摹历朝历代的各种传世名画,但通过悉心的临摹和潜心的领悟,给有心的叶红兄奠定了坚实的传统绘画技法基础,从而也帮助他提高了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当“读书无用”的时代结束后,他报考高等美术院校失利,心里十分憋屈。但他深信,文聘不代表水平,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将来一定有让自己作品展示说话的机会。为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走好绘画艺术道路的决心与信心。特别是当他结束知青生活从乡下返城当上了一名普通工人后,从此有了固定收入的他,每日只要手中无工作可忙,他就会拿起画笔习画,把别人进舞厅、泡酒吧、喝咖啡、打麻将的时间全用于学习绘画艺术上。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己长期的努力,他的作品终于开始在各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从而也成了工厂里的“名人”。似乎离圆儿时画家梦的距离也相对近了一步和现实了些。

  在巴山蜀水这方宝地上,曾孕育了一批在中国画领域卓有建树和影响的艺术家。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石鲁、陈子庄、冯建吾、吴一峰、李琼久、岑学躬、黄纯尧、龙国屏、赵蕴玉、王永年、罗巨白等,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得到了滋润,创作出的作品也颇受推崇和藏家喜爱。但要想很好地表现巴蜀大地的高危、厚度、质感与神奇,却并非易事。叶红兄说,他生于斯、长于斯,他画巴蜀大地,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什么套路,就是把自己所看、所想和对巴蜀大地之情融汇其中,借助老师讲授的传统的水墨山水画技法,秉承学传统、接地气、创新意的宗旨,笔下完成的作品就自然是传统技法、地域特色与现代理念的交融结晶。勾、皴、点、染,泼墨、破墨、干墨、湿墨等最传统的笔墨技法融会于自己的笔端,并根据需要把这些都打散开来,重新组合,再注入时代的审美要素,变成自己的绘画语言,把对巴山蜀水的那种独特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尤其是那种独创的皴法,运笔、用墨与水、色巧妙融和,刻之精微,画入仙境。叶红兄的水墨山水画有很强的表现力,格局开阔,气象宏大,意境深邃,质感厚重,刻画细腻,将巴蜀大地的独特风貌和肌理表达得恰倒好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早已得到美术界的认可。在“三峡画派”的创建过程中,叶红兄和其他师兄弟一起,在恩师岑老的指导下,积极而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水墨色与巴蜀大地的有机结合和表现形式。所以说,叶红兄的画是既讲笔墨,又讲丘壑,展现出了他自己的一个独特表现巴蜀大地风土民俗的视角景观效果,确实显得别开生面。

  转益多师,法于自然

  从叶红兄自觉踏上绘画艺术之路后,他就积极多方拜访画坛名家名师陈恒、白志忠、岑学恭等先生。17岁时,他开始师从著名花鸟画家陈恒学习工笔人物、花鸟,同时跟随白志忠先生学习素描、色彩。1983年,25岁的叶红兄转益多师,有幸成为岑学恭、赵蕴玉等蜀中名家执教的四川民革中山学校开设的中国画培训班学员,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真正接受正规而系统的中国画教育。因先前有相当扎实的工笔花鸟画基础,虽进学习班是初习山水,但岑老见他悟性很高,对他心生了几分喜悦。三年的培训班结束后,岑老主动邀请他到家中接受亲授,并纳为门下弟子启迪督学,常常跟随岑老到三峡地区和全国名山大川写生开阔视野,搜集了大量的写生画稿,为日后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经过认真的学习、精心的参悟后,叶红兄坚实雄厚了自己的笔墨功力。可以说,在他四十来年的绘画生涯中,他笔不离手、画不离心,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美展并获奖,且积极投身到省内外艺术交流活动中,受到当代艺术界的广泛关注,自己在国画艺术领域的影响地位也日趋高涨。

  如今,岑老虽然早已驾鹤西归,但昔日恩师的谆谆教诲对叶红兄来讲却历历在目,仿佛如昨。他跟随岑老学习长达二十多年,在岑老的悉心指点下,叶红兄凭借自己对绘画艺术的执着,秉承“三峡画派”大山水、大笔墨、大布局、大气象,笔笔见性、铮铮铁骨的画风,再加上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他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拥有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表现手法,并逐渐成为“三峡画派”不可多得的中坚创新力量。

  叶红兄能够在国画山水这个领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重视写生不无关系。张大千曾说:“多看名山巨川、世事万物,以明白物理,体会物情,了解物态,才能胸中有丘壑,下笔依据”。叶红兄正是传承中国古典画家饱游饫看的自然写生观,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他表示,这样的亲身经历产生更多的激情与热情,因而才能创作出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的作品。

  叶红兄十分明白一个画家要师法自然的道理,师法某人某派仅仅是形而下的,要师法大自然才是形而上的东西。故他传承国粹传承国粹时常深入自然山川,体会和感悟不同气候下山水的形态变化。其足迹遍及各地名山大川,他曾多次走太行、到青城,上峨眉、访剑门,登泰山、宿华山,赏九寨、攀华山,过三峡、爬长城,可谓华夏万里风光尽罗于胸中。因此,在叶红兄的笔下,山水作品境界壮阔、气势恢弘,充满了生命力。在他行走于崇山峻岭的同时,他还旷游山村乡野、城中闹市,用笔墨讴歌时代,描述着自己对大自然的眷恋、热爱和理解。

  潜心耕耘,道于天成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绘画虽属小技,但只要勤奋努力、持之以恒,就会达到天道酬勤的效果。叶红兄不停留在老师所传授的技法层面,他思考探索着如何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气韵生动的画面中。清代著名画家唐志契曾经这样说过:“气韵生动,与烟润不同。气有笔气、墨气、色气,运用活泼,自然生动。烟润不过点墨无痕迹,皴法不生涩而已。”然而,古人却常将“气韵”归之于“天性”,故而至今画山水者说起“气韵”,便会面有难色,甚而至于“谈虎色变”。

  叶红兄所走的绘画道路似乎与众不同。依笔者看来,我从叶红兄的画作中看出,他十分注重对作品“气韵生动”的追求,他把对“气韵”的追求浓缩成了三个方面的路径来实现。一是行万里路。所谓行万里路,说白了也就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写生、悟法。叶红兄的写生,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他不简单只是为了写景描摹客观景物,而是把自己的整个身心和情感融汇到所描绘的对象中去。无论是春夏秋冬季节,还是风霜雪雨天气;也无论是名山大川胜景,还是寺庙宫观圣地……他都是身临其中,认真观察物象,仔细揣摩规律,继而醍醐灌顶,心旷神怡。俗话说得好:“境由心生”。心境开阔了,笔墨自然洒脱;笔墨洒脱了,气韵自然生发。叶红兄的学习创作无不如此。二是师法古人。叶红兄在自学与跟师学习阶段,他通过认真筛选,找来历代传世的山水画名作佳品。他认为能传承留世的古画,无论它是来自于“天性”,还是来自于“功夫”,既然可以传世,自然也就颇具气韵。只要能够坚持临摹,认真体会,自然会将它们的气韵与自己的笔墨契合。其实,这也是叶红兄追求自己作品气韵生动的另一条路径。三是明辨画理。叶红兄的每一幅山水画作品,都无不是采取师从古人技法、表现今时山水、体现个人情感的,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其构图都是从生活中写生而来,所以山峦、断崖、峭壁、树石、江河、花草、云雾、舟车、亭台楼阁,其远近距离态势的形成,他都有十分的讲究,处处都表现得合乎情理,这样自然就在有意无意中产生了气韵。山水画有了气韵,也就有了灵性,故而他的作品颇受读者和收藏家的喜爱。

  叶红兄对客观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都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亲近它、欣赏它、品读它、描绘它,他深刻体会到,在人生的渴望与追求中,最曼妙的风景莫过于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他创作出的山水画作品灵动飘逸、意境深邃,能够传递给读者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风骨大气磅礴、层次分明变幻、意境深邃灵动、笔墨老到干练、构图巧妙新颖,给人以超凡脱俗、耳目一新、震撼心灵的艺术享受。从他的山水画作品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在点、线、面的处理中,把“以形写神”、“以神传形”的创作理念和追求融入其中。如他的《锦江春色来天地》《天府之源》等作品,其画面中山石的厚重大气、云雾的朦胧缭绕、江河的湍流不息、亭台楼阁、树木葱茏,都会让人产生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自然与画家的品位息息相关,也与他的性格和人品密不可分。

  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在评价王维的诗画时曾经说过:“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就明确道出了国画的意境首先要以“诗”为基础。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叶红兄的山水画可谓是诗意盎然、情趣富足。他注重文化修养,尤其是传统文化,他善于把“自然情境”与自己的“人生轨迹”巧妙地融合,在画面上形成自己主观意识的艺术形象,实现了“道法自然”“物我合一”的初衷。也就是说,他“诗意”地超越了“现实世界”的具体时空。他的《川西三月》《三峡云开》《早市》《回望三江思古风》等作品,无一不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在山水画创作中,叶红兄十分注重追求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尤其是注重对勾、皴、点、染等技法表现的琢磨,他认为这些都是围绕笔墨畅达、凸显个性服务的。他习惯于将“三峡画派”中常用的大小斧劈皴、折带皴、马牙皴、豆瓣皴、雨点皴等技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山水形貌进行有机融化对比,以情入画,借势追韵。其笔墨之间,处处彰显出法度、真实、自然的个性风格。他的《蜀道连云》《春洒都江堰》等作品,无不如此。他认为,要想凸显个性,就要研修传统文化,学习儒道释哲学思想,做到画风斯文含蓄,文化内涵丰富。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够具有深度、高度、广度、力度和法度,也才能真正实现师古而出新,进而实现时空上的跨越。叶红兄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还得益于他长期对蜀山秀水的深情厚爱、写生研习和当年岑老先生的悉心培养。他喜欢游山玩水,一有闲暇,他就深入生活去写生搜集创作素材,在真山真水中去消化古人的经验,总结提炼自己表现技法,逐步凸现个人风格,对中国画中用笔用墨、谋篇布局、气韵气势等等,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故其作品可谓人与自然结合,浑然天成,大气磅礴,鬼斧神工。

  也许,正是我对叶红兄的山水画作品有灵动飘逸、意境深邃,诗意盎然、情趣富足,笔墨畅达、个性凸显的认识和理解,才有我对他的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如下概括:博众长自家风格全有生活,共雅俗气韵境界每伴禅悟。

  传承国粹,心于淡定

  叶红兄并不满足于个人已取得的成就,他琢磨着如何在这纷扰浮躁的世界中,把民族绘画的技法与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才是他目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他淡定于心,从容于行,积极努力研究、总结、提炼和丰富自己山水画创作中的笔墨语言,取法于前人,但却“师古而不泥古”,且在力图创新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这在时下无疑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他的绘画语言十分丰富,善于处理客观自然山水与主观画面构成的关系,善于取舍,善于处理画面的虚实、纵深、水墨、色墨关系,他妙手着墨,大胆施彩,创作了大量高雅脱俗、视野开阔、意境深远的山水画作品,总是给人一种磅礴、积极向上的感觉,画面很大气、霸气和神气,在笔墨肌理上又很讲究章法,既有远山浮岚的轻扫淡抹,又有危岩堵石的重皴浓染,既极之广大,又细刻其精微。同时,他善于把握色彩,敢于创新,画面效果色彩强烈,也是他画风中的一个极活跃的构成因素,充分显示出了他独具个性的绘画风格,在国内外艺术界和收藏界也日趋显示出了他别致的一道山水风景线,与当前所倡导的继承传统国粹、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相得益彰。

  艺品如人品,叶红兄作为“三峡画派”的得力干将,他在不断提升自己艺术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奉献爱心,充分体现了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慈悲襟怀的艺术家的高尚品德。我们相信,叶红兄的绘画艺术一定会像他潇洒谦和、锐意进取的人生,在艺术春天的阳光中更加色彩斑斓,璀璨夺目!

  他的作品气势磅礴,热烈奔放、拙朴苍劲,总是在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讴歌情怀,他秉承自己一生的山水画创作要为中华民族造像的志向与理念,通过其笔下的山水画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笔墨语言和山水图式追求。

  叶红兄生性洒脱幽默,常在笔墨与内容构图上不拘小节。造型、墨法、设色已成大章;丘壑体貌,则尽出己意。用笔挥洒自如,自由的形态与笔墨语言的展现无不透逸出独具个性的艺术灵性。在中国当代艺术一派浮躁铺张的世相中,叶红兄的艺术姿态实属不易。纵观叶红兄的山水画作品,构图繁复重叠、皴擦、勾线、设色同时进行,散发出莽莽苍苍的峻异之气;墨气雄浑厚重、设色铺水通透,层层积染。行笔流畅稳健,线条简练刚劲,以长短、疏密、奇正的有序组合,表现出山石奇峭峻拔之势。画中峰峦叠翠、丘壑幽深、江流开阔、舟艇竞发、村舍隐隐、草木华滋,颇有“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之气势。他喜好写意,爱画悬崖峭壁,用笔大胆不落窠臼,但绝不标新立异,他认为,创新是一方面,尊重法度根基还得着眼于传统入手。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叶红兄的人与画作都充分展示出了他的坦诚和率真,从骨血里渗透着他的豪气。他的画立意清新,朴拙苍润,劲健豪雄,无论是做人还是作画,他都做到了认认真真,脚踏实地。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仁,正是叶红兄山追求的大境界,也是他做人的大准则。他说,自己除了继续努力学习创作外,还要全身心地用作品回报社会,回报老师、组织对自己的培养与厚爱。如今已是政府文史馆员的叶红兄,其绘画艺术世界始终保持着一种心静如水的境界和状态,面对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浮躁之气,对他似乎没有丝毫的作用,他淡定从容,还是那样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描绘着壮美的祖国大好山河,“静”和“净”二字都成为他作品表达内心世界的突出特点,论画艺、讲人品,实实在在的“德艺双馨”。善者无敌,仁者无敌,勇者无畏。只有大德、大善、大勇,才有大力量、大造化,也才有大境界、大收获。

  我衷心祝愿叶红兄在绘画艺术的大道上走得更娇健、站得更高峰、看得更深远、画得更宏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