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四川>川剧频道>川剧动态 > 正文

出人出戏出效益 市场壮大树大根深

来源:四川日报2012年09月07日13:54【评论0条】字号:T|T

  市场壮大树大根深

  一出戏盛演30年,影响的,是几代人。

  2005年,《巴山秀才》走进清华、北大等高校并受到高校学子的热捧,成为第一出走进北京高校的川剧。自此开始,四川省川剧院连续多年举办川剧校园行公益戏剧演出活动。《变脸》、《巴山秀才》、《易胆大》、《火焰山》、川剧折子戏等优秀的川剧作品都成功走进清华、北大、南开、川大、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

  送戏进校园,培养年轻观众,成为共识。自2010年开始,省文联和省教育厅联合,每年在全省各地高校中举行“送戏进校园”的活动。在中小学,川剧以各种方式进入孩子们的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2011年11月,成都市出台“川剧八条”,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把戏送到观众眼前,成为硬指标。

  在寻求社会效益的同时,川剧的经济效益也成绩不俗。2003年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上,《巴山秀才》连续两日在长安大戏院上演,原本800元的最高票价被炒至1000元,创下了川剧票价的一个历史纪录。驻场演出的旅游川剧《芙蓉国粹》常年盛演,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告诉记者,剧院的年订单量超过300场,足迹早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和欧美等国。

  由成都市川剧院与德阳杂技团共同打造的《川剧秀》从上马之初就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进行运作,首轮公演14天,接待中外游客近6000人。川剧人的眼光不只在剧场里,成都市川剧院院长雷音表示,《川剧秀》只是一个圆点,由此辐射出的文化产业链半径,才是川剧走市场的盈利模式。据了解,在随后的运作中,以《川剧秀》为核心,锦江剧场一带将打造一个“川剧文化体验区”,聚合成一条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大旅游元素的川剧产业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