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一台可拍摄视频DSLR出现
在理光推出全球第一款带有摄像功能的数码相机——RDC-1之后的第14年,视频拍摄功能终于被尼康嫁接到了DSLR产品上(D90)。尽管就技术本身而言,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尼康的这一做法却在之后得到了众多厂家的效仿。
平心而论,D90除了视频拍摄功能外相对D80的改变并不大,而且其视频拍摄功能也并不完善,只能拍摄5分钟的限制以及不能在拍摄视频时进行自动对焦的问题使其与消费类DC的视频拍摄功能在实用性上存在不小的差距。不过,由APS-C画幅传感器所带来的高画质、浅景深以及DSLR可更换镜头等特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于是在D90之后没多久,佳能、宾得、奥林巴斯以及松下等厂家也纷纷加入到了同类产品的研发之中。
其他重要机型:
尼康D3X:以D3位基础,全新的全画幅传感器达到了2400万像素,在成像精度上与EOS 1Ds MARK III处于相同等级,尼康单反终于也站立在了135规格DSLR的顶点。
佳能EOS 5D MARK II:D90发布刚刚1个月不到,佳能也发布了自己的、具有视频拍摄功能的DSLR——EOS 5D MARK II。而与D90不同的是,EOS 5D MARK II不但是一款2000万像素级别、定位高端的全画幅单反,而且其视频拍摄能力更是达到了FULL HD的等级。
索尼α900:这是索尼第一台全画幅DSLR,全画幅DSLR市场从α900开始进入到三国时代。不过,尽管它所采用的传感器也就是后来提供给尼康D3X使用的那块,但是在影像处理技术上索尼还是显得太嫩,α900在画质表现上还是不能与佳能、尼康相提并论。
其他重要事件:
Micro 4/3规范诞生:松下和奥林巴斯公司在2008年联合发布了4/3标准的衍生版本——Micro 4/3,建立该规范的目标是制造全新的、可更换镜头的、并且具有高画质的小型数码相机。同年,松下便推出了基于这一规范的首台数码相机G1,但是由于外观上与一般消费类DC差别不大、没有视频拍摄功能、而且价格高昂,因此未能引起消费者的足够重视。
总结:
十年沧桑,弹指一挥,2009年数码相机市场的发展再次进入全新纪元。基于Micro 4/3规范的E-P1让人眼前一亮,引发了人们对未来高性能DC的无限遐想。CMOS传感器在小型DC上的运用也开始引起厂家的注意,继卡西欧和佳能之后,理光CX1和索尼HX1的发布再次表现出CMOS特有的优势。同时,由松下提出的AVCHD Lite视频拍摄规范开始应用于数码相机,这使得未来数码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将更加实用。而奥林巴斯的μ Tough 8000则将民用数码相机对抗严酷环境的能力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从单纯的像素竞争到幅面之争,从光学防抖到机身防抖,从镜头结构到机身结构,从无线应用到GPS,再从视频拍摄到超高速连拍……数码相机产品的进化之路令人赞叹,而在下一个十年当中它还将为人们讲述怎样精彩的故事?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