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高考加分者已占浙江高考“状元榜”的半壁江山,甚至出现了浙江各地中学争相庆祝学生获得状元的“状元之争”。公众戏称,那些获得高考加分的“状元”,是“山寨版”。
正如报道所说,“社会舆论习惯的排名方式,在迅速增多的加分冲击下,正在发生变化。 ”加分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使得民间传统的高考排名出现了分歧。然而,在评价标准日渐多元化的今天,这似乎又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裸分状元是拿考试成绩说话,加分状元体现的是综合实力,不同标准下的两个产物都有道理,不应有优劣高下之分,完全可以并存。
然而,在现实语境中,公众的反应却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据浙江在线调查,77%的人认为裸分状元才是真状元,加分状元被批为“山寨版”。显然,在人们心目中,加分不如裸分硬,由此得到的状元头衔自然成分不足。
加分状元不被认可,反映出社会对加分政策缺乏信任。诚然,高考加分的引入有助于尽可能消弭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引导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对于这些,人们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与白纸黑字的考试成绩相比,加分更多是缺乏充分的公开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空间。事实上,近年来各地频频曝出加分作假事件,如重庆高考状元何川洋民族身份事件;浙江“三模三电”加分事件;还有不少持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竟然既不能跑,又不能跳……种种明里暗里的造假行为,沉重打击了人们对加分政策的信心。
众所周知,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竞技场,一分之差往往是天壤之别。而高考加分动辄10分、20分,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高考加分这项意在公平的制度,如果成为不公平的制造者,其对公平原则的损害是我们难以预料的。
从表面上看,高考状元之争似乎是学校和地方利益之争,裸分状元和加分状元也不是非要分个高下,但“山寨状元”所流露出对加分的不信任感,必须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覃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