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

http://sc.sina.com.cn   2009年12月26日14:55  四川大学新闻网

  项楚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1940年7月出生,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对于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版《敦煌文学丛考》、《敦煌变文选注》、《王梵志诗校注》、《敦煌诗歌导论》、《敦煌歌辞总编匡补》、《著名中年语言学家选集。项楚卷》、《柱马屋存稿》等专著多种,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敦煌变文字义析疑》等系列论文获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一等奖,《敦煌文学丛考》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王梵志诗校注》获全国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寒山诗注》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具有深厚的国学根柢,熟读佛藏和四部典籍,精于校勘考据,擅长融会贯通,在研究中熔语言、文学、宗教于一炉,形成了独具的治学特色,他对敦煌学的研究折服了自诩"敦煌学在外国"的外国学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卿希泰  1928年生,四川三台县人。1949年5月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革命青年组织“中国火星社”,并任四川大学分社社长。解放初,曾参加接管川大的工作。1951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9年曾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并任该系党总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1980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并任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科规划评审组副组长,首届全国高校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四川省首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资深)教授,国家“985工程二期四川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科学家,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全国首批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CSSCI和中文核心刊物《宗教学研究》主编;蓬瀛仙馆道教文化资料库主编;《儒释道博士论文丛书》主编,该丛书到2007年为止已出版了七十卷;《中国宗教与中国社会》系列丛书主编,现已出版十多卷。曾为国家培养了数十名硕士生和博士生(包括部分港、台生),还为日、美等国培养了数十名留学生和高级进修生。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成都市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他是世界知名的道教研究的权威学者,从全国“六五”规划起直到现在的“十一五”规划,均一直承担着国家的重点科研项目。他先后编著出版了有很高学术价值的有关道教文化的学术著作共17种24册,约700余万字,这些著作不仅在大陆正式出版,而且其《中国道教史》等8种12册已在台湾出版,有的还被美国教授译成英文已在美国出版。此外,还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发表有着重要影响的学术论文百余篇。

  他所编著出版的许多学术著作,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誉,曾先后荣获国家级和部省级的优秀科研成果的各种奖励13次,其中仅一等奖即有6次,二等奖5次。如《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三卷),先后荣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该书被国内外同行学者公认为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道家思想史的著作”(日本东京大学蜂屋邦夫教授评语),“第一部填补空白的开创性力作”,“探前人所未究,发别人所未发”(东北大学刘国梁教授评语)。四卷本的《中国道教史》,被以任继愈教授为组长的结题鉴定小组的专家们评为它“是一部划时代的传世之作”,“代表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道教学术研究的辉煌成果和最高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已经发生了相当影响。”此书亦分别荣获四川省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第二届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以及第三届国家优秀图书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的《中华读书报》称这是“体现中国图书最高水平”的国家优秀图书最高奖,而且该书是本届哲学类全国唯一的获奖著作。1999年9月又获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胡锦涛亲临颁奖)。

  他不仅是国内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权威学者,被同行学者称之为“泰斗”,尊他为“大师”;同时也是道教文化研究的“世界权威学者”,在国际学术界亦同样享有很高盛誉。日本著名学者中村璋八教授1997年在日本举行的“中国人与道教”的国际学术会议开幕式报告中称:“卿希泰教授是道教研究的世界权威学者”。法国著名学者施舟仁教授也同时在会上指出:“如果没有卿希泰教授的贡献,中国的道教研究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

  游志胜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1945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1968年四川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从事电子技术工作;1978至1981年为四川大学无线电系硕士生,1981—1983年在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作访问学者。1983年起在四川大学计算机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现为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现代交通管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模式识别、图象处理、信息融合及其在空中管制和地面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主持国家和军队有关重大项目二十余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省部级一等奖四项,对我国民航、军航空管系统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被中国民航总局聘为特聘专家,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家空管委办公室评为“全国空管先进个人”。游志胜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并担任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副理事长。

  罗志田  暂无简历

  曹顺庆  见“长江学者”

  钟本和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1937年11月出生,四川达州人。现任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长期从事磷复肥、磷化工教学科研工作。负责完成的“料浆法制磷铵”新工艺,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大量中品位磷矿长期不能生产高效复肥磷铵的难题,成为该领域的开拓者。经过20余年的研究和攻关,完成了该工艺的基础研究、模试、中试、3万吨/年工试和装置技术国产化、大型化,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20-30万吨/年装置的成套先进技术。成为我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的主导技术路线。被原国家计委列为“六五”以来我国科技战线的八大成果之一[计科1988(570)号文]。主持完成的“6万吨/年料浆法磷铵”,被国家计委列为全国八五攻关突出的五项重大成果之一;主持的15万吨/年多项关键技术的“九五”攻关;获得重大经济效益。2007年产量达900余万吨,占磷铵总产量60%以上。在上述领域获多项重大科技成果,以第1排名;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此外,1999完成的生活垃圾制有机复合磷肥“10万吨/年的工业性试验”,获2002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自2002年后又完成低能耗,低成本制高纯度磷酸的“1万吨/年,5万吨/年“湿法磷酸净化”中试,工试装置,并在全国推广。对推动磷化工行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将发挥重要作用。   获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奖。为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技重奖;首届“亿利达”科技奖,获四川大学“五粮液校企合作贡献奖”,获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科技奖,省,市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合作出版专著4本,在国内外主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获多项发明专利。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磷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磷肥专家组副组长;硫酸协会理事;全国化工硫酸和磷肥设计中心理事;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委员。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