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佩琪,成都七中八一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初三班主任。个人论文《谈谈中学数学中的对称》在2017成都市中学数学优秀数学论文中获得二等奖;所教学生张优杨获得了2017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一等奖。

  采访开始,王佩琪将她的本科毕业后的求职经历,以及三年的七中八一从教经历娓娓道来,她最初的愿望就是能在一所自己喜爱的学校里做自己喜欢的数学教学工作。

  在数学组里,90后的王佩琪算是教师青葱,但她凭借自身过硬实力和持续努力,很快就赢得了师生家长的一致认可。

  在七中八一的三年时间里,王佩琪和其他年轻老师一样,在七中八一这片沃土上成长很快。她的指导老师是冀姝,“冀姝老师是个特别认真、特别严谨的人,板书工整、做事条理清晰,还特别有主见。”王佩琪顶住了初为班主任的压力,三年的师徒结队“对口帮扶”,让如今的她能够独当一面,不仅仅是数学老师,也能驾驭好“班主任”这个角色。

  七中八一被广大成都市民所熟知的是,它和成都七中本部有着频繁的教学互动。七中高新专家团队和七中八一初中老师的“业务交流”贯穿了王佩琪三年的从教生涯,她说,“从开学磨课到期中、期末考试范围和重难点分析,我们都紧跟七中高新。”

  回忆起这三年,王佩琪感慨道:“我们年级数学组共四名老师,大家一起打拼一起吃苦,感情很深厚。”她印象最深的是,只要工作压力大,四个人就会“约火锅”解压,没有什么烦心事是一顿火锅不能解决的。正是这种苦中作乐的好心态支撑了王佩琪整个教学过程,也使得她在七中八一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教育事业。

  和多数90后“张扬的个性,做真实的自我”标签不太一样,王佩琪显得格外安静和理智。“我的课堂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集中在数学本身。数学课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我乐意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度思考。”王佩琪介绍道。

  课堂上的王佩琪比较严肃,和学生的交流有时候可以通过“一个眼神”,无需言语就能传达信息,她说“可以和学生亲近,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生活中的她,是个可爱的大姐姐,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会用卖萌调皮的语气进行对话。

  说起当下的00后学生,王佩琪满是佩服,“不要小看我们七中八一的初中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让我很惊讶呢!”孩子们有批判精神,有时会diss老师,比如指出题目出的不严谨、不服气阅卷结果等。“我很欣赏这类学生,老师不是权威,我们要鼓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

  另外,孩子们身上的韧劲儿也是让王佩琪服气,除了学习上的拼搏进取,在运动会上,在生活中,班级都很有团队精神,有强大的凝聚力。“几乎全班男生都爱踢足球,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都要去踢一盘,并且是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三年。”王佩琪笑称,这群小男生说中考一定得考好,考完就能愉快地看“世界杯”了。

  私底下,王佩琪和大多数90后一样,真实不做作、不喜欢煽情。在工作重压下,她在闲暇时间会看教育学、心理学类书籍提升业务能力,也会追《吐槽大会》等综艺节目让自己能瞬间get到学生的点,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实时权威的教育资讯,名校升学经验,解答家长教育疑惑!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小浪升学圈(sinak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