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取到一个求职机会,为了在众多竞争者当中“脱颖而出”,有些毕业生在包装上不遗余力,而且个别毕业生包装还不惜“改头换面”,这似乎也成了一种“时尚”
竞争激烈催生求职包装
据业内人士分析,求职成本的不断上升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求职心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高校大量扩招以来,大学生已经不再“奇货可居”。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剧增,人才市场已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转变。面临“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如何在人潮中脱颖而出,成功被心仪的用人单位相中,目前已成为大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于是,形象包装成了急于推销自己的大学毕业生最直接采用的求职手段。
此外,记者也发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到位也导致大学毕业生求职包装“攀比现象”出现。“同学买了一套600块钱的西服,我要买一套比他更高档的才能显示我的品位。”一些大学生接受记者采访时显露出盲目攀比的不成熟心理,这种现象与目前大学生初次就业薪酬平均水平仅为2000元非常不协调。
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间接造成了大学生求职成本的不断上升。中国西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业,这种结果造成了这几个地区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就业压力更大。为了获得一份好工作,大学生自然必须投入更多求职成本。
整容买服装“门脸”要扮靓
除了手机和其他小额已经花费不少,可有些毕业生在包装上还是不遗余力,而且个别毕业生包装还不惜“改头换面”。总是担心因为近视而进不了某单位工作的小马,最近花了5000多块钱做了近视激光矫正手术,他告诉记者“手术费虽然是贵了些,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外,记者还了解到,为找工作而整容的女毕业生也大有人在,她们主要是做割眼皮、隆鼻、开酒窝等小手术,但即使是小手术也得让她们花费千余元。对简历的包装来说,附生活照的、用铜版纸的……某政法院校的小王花了200多块钱将自己的简历制作得跟杂志一样。另外,有些男生为了在面试时显得精神些,也不惜花上七八百元买套名牌西装充“门面”。
对于毕业生中的包装现象,用人单位的态度还是很明确。北京全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人事负责人李先生对记者说,“我们需要的是技术、知识过硬的毕业生,包装水平高低从来没进过我们招聘的标准。精美的简历固然能让人眼前一亮,可关键还是简历的内容能不能吸引人。”
小额花费多样样不能少
有些费用虽然每次支出数额较小但数量繁多,这也使得毕业生求职的费用增长迅速。记者了解到,根据对单位的满意度不同,毕业生制作的简历一般分普通型和“豪华”型两种。普通简历一般只有三四页,主要投给让他们可以接受的单位,而这部分简历需求量大,一般要印上二十份左右,最少也得花费二三十元。“豪华”型简历则投给他们满意的单位,外包装一般是塑料或硬板纸,页数也较多,多的达到三十多页。这种简历每份就得花十几元,数量在五份以上。记者还采访到,大多数毕业生都参加了五六场现场招聘会,而每次的门票也得让他们花去5至10元。记者曾在某人才网站上看到,其注册的会员费三个月要100元,应聘者收一条短信息要2元,虽然有点贵,可为了找工作,有不少毕业生也不得不注册。另外毕业生的花费还有公务员考试的报名费(报考国家公务员60元、北京公务员30元)、面试所需的服装费、交通费等,其总和不下千元。某校就业办公室张老师分析说,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应该是个必然。因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大,他们不会放过任何有就业可能的机会,这自然会使他们的花费有所增加。
找工作的代价:女大学毕业生求职费用一览
二、三月份正是求职的高峰时期,北京各大高校也相继开展校园招聘会,还没有签下单位的同学一场接一场地奔赴在各大招聘会上,由此带来的花费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那么一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通常需要花费多少钱呢?
湖南长沙电力学院的毕业生李晓育介绍说,她没有详细计算过到底花了多少钱,但是估计一下应该有3000—4000元了。下面是她在找工作方面的几项大的支出:
个人推荐表设计制作及材料复印:100元;设计打理发型、化妆品、服装、皮包、皮鞋约1000元;去浙江联系工作一趟,来回车费、吃住、门票、交通约800元;来北京联系工作一趟,吃、住、行等约800元;手机1000元左右,由于经常出去,漫游下来,话费每月也在200元左右……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名大学毕业生的花费竟然已达4000元,虽然花费如此之大,但这名来自河北的大学生在北京参加了3场招聘会也没有明确的意向。李晓育说,在没有签到合适的单位之前,这些花费还必须要继续下去。据记者了解,这在毕业生求职花费中并不是最高的。除上述项目外,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不少同学还“挤出”经费参加诸如“英语口语强化”、“驾照”等名目繁多的短期培训,每个培训花费也都在数百、上千元不等。
就业消费越来越高,让许多面临毕业的学生及其家长感到负担沉重。但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就业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在花钱时也心疼得要命,但命运的契机也许只有那么一次,不如现在咬牙搏一把,大多数家长也觉得,只要孩子能找到好工作,自己再苦也值得。其实,求职的渠道有许多种,善于利用各种求职方式为自己服务,才是最有效的花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