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招
大民企:喜欢名牌学校的大学生,对海龟愿意用钱“砸”。不喜欢听面试者在大企业的故事,喜欢面试者讲来到公司能做出什么贡献,频频点头并不代表事后评分高。
小民企:一定要干活快、有客户资源、八面玲珑、能吃苦,24小时随叫随到,要钱少。吸引人才为解决燃眉之急,对人才未来的发展没有太多规划。
国有企业:举止得当少谈报酬
在一些程序严格的大国企里,某位领导对候选人的中意并不是候选人平步青云的唯一通道,大家更欢迎低调内敛却又多才多艺的新同事。
对应届大学生,比较重视对学习成绩、专业内容的面试考核。也比较关注候选人的非职业技能,比如钢琴、舞蹈、篮球等方面的特长。
国企的问题,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型,开场问题通常会问你是不是独生子女,家里有几口人,住在什么地方等,然后急转直上,问候选人对业务知识了解多少,对一些业务问题如何解决,还有怎样把工作做得更好等,最简单的和高难度的都会问到。
政治素质。国有企业一般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较感兴趣,如果毕业生政治素质过硬,就很容易让招聘人员另眼相看。
专业成绩。面试中恰当地表现自己的专业素质,往往要比空洞地强调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容易引人注目。
举止得当。国有企业一般不太喜欢个性张扬的人,中规中矩,举止行为朴实的求职者更容易得到招聘人员的青睐,因此穿着平实普通更好。
多才多艺。许多应聘者在国企时并不因为专业能力出众而脱颖而出,却是以一技之长而得到赞赏。比如棋琴书画皆会、球技出众等。
少谈报酬。国有企业更乐于看到一个有甘于奉献精神的员工。因此在提到薪酬待遇时不妨将薪酬要求放低一些。
不对上级直呼其名
港资公司:不对上级直呼其名
受英国公司的传统影响,等级制度最森严,对细节挑剔,不轻信大陆员工,看重忍耐精神,不喜欢员工提诸如岗位轮换等问题,喜欢看面相、根据风水招人,对普通话尤其是俚语的理解不够深入。
拆招
面试要称呼对方小姐、先生、博士等,不能对上级直呼其名,面试对薪资问题会追问得特别细,需要提前应对。
上市公司均早已渡过创业阶段,对人才标准的设定和衡量也相对成熟。在吸纳人才时,第一要求经验。第二要求学历。第三要求沟通能力。
国内上市公司喜欢外企或国际工作背景的应聘者,要求“见过大世面”的,喜欢用从“四大”或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出来的人。
拆招
想加盟一家公众企业,就需要充分表现出诚意。事先搜集一些公开信息,如新闻、披露、年报等,再整理一些问题,趁机向面试官请教。适当晒晒背景,经历“可以有”。
台资公司:印象决定面试基调
虽然都说中文,但有些词语无法对接,需要提前恶补,比如“销售渠道”,他们叫“管道”,员工年餐,他们叫“尾牙”。有明显的军队化管理特征,新进员工的薪水会压得很低。
拆招
台资HR可能主观性很强,对你的第一眼印象还有聊天过程中不经意的一两句话都会决定整个面试的基调,应聘要时刻防范。
面试官会观察诸多细节:从应聘者的仪表风度、体型外貌、衣着举止、精神状态到礼仪礼貌、创新精神等。
在提问过程中,希望能看到应聘者努力展现出对企业的忠诚度、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在回答问题时阐释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可程度。需要提醒的是,诚信在面试中是很重要的,很多求职者在面试中采取撒谎策略,其实HR很快就能区分出谎话与真话。
应聘者的以下表现可以加分:保持微笑,注重聆听;端正坐姿;传递文件时双手接送,面试后礼貌地表示感谢,并将所坐的椅子回位。自我介绍时重点突出。对提问,能通过分析抓住本质,说理透彻。面试时不妨与HR讨论有关工薪、福利等切身问题,表现出诚意。
面试官提醒:眼神和微笑是“必杀技”
Linda,某外企市场部主管,8年职业生涯中多次成功跳槽
其实HR问的很多问题,在简历上都有,他只是想看你怎么表达,并在你言谈举止的细节中观察他想考察的内容。
我的“必杀技”是眼神真诚地与面试官对视,表现出自信满满的样子。另外,无论对方抛来什么样的问题,不要表现出惊慌、羞愧、焦虑等负面情绪,保持镇定的微笑,展现出处变不惊的风度,必要时可以微笑着请对方进一步阐释问题,以争取思考作答的时间。
面试前模拟对练
小艾,对外经贸大学08届硕士毕业生,曾拿到多家外企offer
在群体面试中,考察的是应聘者团队协作、领导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素质,有时在案例中取胜的人反而可能因为太强势、缺乏团队精神而输掉面试。
每次面试前,我都要提前几天找朋友陪自己对练,两人在宿舍里互相模拟应聘企业的面试官,出各种各样的常规的、刁钻的题目来考验对方。
面试迟到后果很严重
朱建国,喜地集团HR总监、过来人求职网指导专家
在我的招聘工作中,对那些比较了解企业又熟悉岗位的应聘者,往往会加分,最后录用时他们的被录用几率大于那些能力优秀但不了解企业的应聘者。
面试时千万不要迟到,尤其是集体面试,迟到了就不可能再进去了。迟到的后果很严重,而且“没有任何借口”。求职者在接到面试通知后,应该尽快弄清楚公司的具体地址,哪种交通方式最合适,必要时可以提前一天踩点儿。
只给雇主想要的
李春雨,中华英才网特聘职业规划专家、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
面试时,你有什么能力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对方需要你有什么能力。很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是有机会就猛吹,却不了解对方的需求。所以一定要了解雇主心态,只给对方想要的。
其次,应聘者要学会从“面霸”、“霸王”向“拒无霸”转变,从每一次面试被拒的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把面试当成职场道路上的积累,减轻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