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对自己的工作和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每行每业都离不开工匠精神。放到教育行业,师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的事业,细心雕琢,以对待孤品的心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第3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新浪四川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师匠精神,走近一批优秀的教师,了解他们在日常教学中的创新与思考,故事与启迪,风格与魅力。

  陆坤:因为热爱 所以幸福

  “我的爱好是画画,工作之余我会放着音乐创作油画。

  我的幸福感来自于每天的工作都是自己喜爱的。

  我最享受的是在教学中与学生在课堂上灵感的碰撞,与学生一起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

  在与美术教师陆坤的对话过程中,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说,因为热爱,觉得每一个孩子都天真可爱,每一天的工作都充实而精彩,因而也是幸福的。

  “希望我的付出能让孩子们拥有美好的明天”

  陆坤真正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一次难忘的支教经历。

  2008年9月,还在上大三的陆坤报名参加了为期半年的大学生顶岗支教计划,穿过一个个贫困的小村庄,来到了偏远的巴中市恩阳镇支教。

  即将面对未知的环境,尽管在去之前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陆坤震惊了:一所初中学校,30年前修建的破旧的砖瓦房是学生们学习与生活的地方,一间旱厕,一块灰尘漫天的操场,一栋挤满学生的宿舍楼,与城市的学校形成强烈的对比。

  “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且家庭贫困,但一切生活中的困苦丝毫没有影响到孩子们积极求学,乐观向上的态度。”陆坤被孩子们深深地打动了,“正是他们的一张张笑脸感染着我,让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也更加坚定了我想将自己所学,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这次支教经历让我坚定了从教的想法,希望我的一点点付出能让孩子们拥有更美好的明天。”陆坤说。

  终于,在2009年大学毕业后,陆坤如愿走上了三尺讲台。

  “原来,我不够了解我的学生”

  刚任教不久,因为还不具备有效的教学策略,陆坤吃了不少苦头。

  一次,遇到一个比较调皮的班级,陆坤在课堂上不知如何引导学生,以至于连课堂活动都无法开展下去。课后,感觉无奈又无助的陆坤躲到办公室偷偷抹眼泪。正当她一抬头,意外地看见一群调皮的学生站到自己的面前,并齐声说了“对不起”,这时,她才意识到:原来我不够了解学生。

  这次经历后,陆坤只要接触新班级,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班集体中,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与学生交流,和他们打成一片。渐渐地,她与学生之间没有了隔阂,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课堂变得井然有序。

  在快速成长的路上,陆坤走过艰辛,也收获幸福。“一次次加班修改课例,一次次的听课评课、找软件、寻资源,都有一群好伙伴不求回报的付出与参与,甚至有同事熬到晚上11点走出学校大门虽然疲惫却还开心的道别,他们不上公开课却一个个紧张无比……”陆坤说,荣誉的背后离不开同事们的帮助与支持,我很庆幸能够身处这样的团队中,正是我们的团结让我有信心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创新教学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方式”

  好不容易适应了教学生活,步入了正轨,没过多久,又一次挑战摆在了陆坤面前。

  工作的第四年,重复的工作让陆坤一度迷失了方向,越拉越多的问题浮现在脑海,她开始变得彷徨、焦虑。

  然而,陆坤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寻找突破方向,以打破职业的瓶颈期。终于,她通过运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融入互联网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学生越来越喜欢上了她的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参与课堂也让她信心倍增。

  尝到创新教学的甜头后,陆坤重拾了从教的激情和热爱,反过来也促使她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2016年,她创立了“棕北中学西区艺术在线教育空间”,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查找资料、与同学交流,老师也可以实时答疑解惑。这一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从而提升了学习质量。

  此外,她还开设了世界博物馆板块,在课堂上带着学生登录全国各地博物馆网站在线参观、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开阔孩子们的眼界,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与品味。“创新教学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效方式。”陆坤说,创新教学不仅更好的适应了课堂需要,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李青霞:做一位永远在路上的老师

  曾经梦想当编剧的李青霞,毕业后却心不甘情不愿的成为了一名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历的事情越多,如今的她不仅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还十分享受着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过程,还因为一种存在感,因为被孩子们需要,被家长们需要。

  对于未来,李青霞并没有远大的目标,她只是希望能够把所有的热爱都付诸到工作中去。“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位名师,只想成为一位永远‘在路上’的老师,只因为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爱,一种单纯的爱。” 李青霞说。

  从心不甘情不愿到热衷教育事业

  2010年毕业那会儿,未考上理想大学的研究生,李青霞带着一颗心不甘情不愿的心踏入教师行业,在那之前,她并非那么热爱这份职业,有过疑惑也有抱怨。但这种疑惑与抱怨因为工作第一年的一个孩子写的一张小纸条而消失。

  小梅是一个父母离异,有点迷失的女孩子,她会在中午偷跑出学校买酒喝,会跟后妈各种敌对,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了解到小梅的情况后,李青霞认为她只是觉得被世界遗弃,最需要的是外界的关怀。

  之后,通过与小梅长达两个月的交流后,李青霞期待的事发生了:小梅愿意向自己敞开心扉,并在行为上有所好转。后来,李青霞答应送小梅一份自己想要的礼物,但她没有接受,反而送了自己一个苹果,并留下一张纸条:老师,真心谢谢,我不要您的礼物,希望您接受我小小的谢意。

  经过这件事后,李青霞更加的爱孩子们,尽全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谢孩子们让我更少地接触社会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更多地看到这个世界如同孩子一样纯真美好的一面;也是他们,让我变得更青春、更有活力。”李青霞说。

  始终保持永远学习的状态

  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李青霞越发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于是考取了四川师范大学语文教学专业的在职研究生。同年,她还参加武侯区组织的“优秀学科教师”培养的选拔赛,经过两年的学习,在教学上有了很大长进。

  时隔不久,李青霞又经过层层筛选,成为“李镇西博士工作站”里的第一批研修员中的一员。在两年时间里,她有幸近距离听了流沙河、黄全愈、杨东平等多位专家的讲座,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孩子的学习不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准备,在他们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该是幸福的生活。”李青霞说,在“新教育”的指引下,自己试着缔造属于我和孩子们的完美教室,试着构筑我们的理想课堂。“虽然现在我做得并不完美,也不够理想,但我相信,明天一定会比今天好。”

  如今,在讲台上走过了七个春秋的李青霞认为,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在教师这个岗位上,都应该保持永远学习的状态。”

  在经历中成长,在感动中奋发

  “教书育人这个职业,需要我们付出很多汗水,甚至还夹杂些许泪水,但却能收获一份份充实、沉甸甸的情感。”回顾过往的经历,李青霞颇为感慨地说。

  至今,她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参加一次赛课的经历。那时候,经验不足的李青霞连区上比赛都没参加过,却意外参加了一次全国真语文的说课比赛,为此她既欣喜又忐忑。在那一个月的准备中,通过多方面查资料,说课稿改了一遍又一遍,到最后定稿已经改了13次。

  “那一个月的日子非常煎熬,感觉再也不想有那样的经历。虽然最后的成绩也不尽人意,但回过头来,那一路的煎熬是我人生中重要的财富,也正是遇到了天外天、人外人,才鼓励我在以后的路上继续前行。”李青霞说。

  工作以来,李青霞获得了无数荣誉,武侯区“教坛新秀”、武侯区“优秀班主任”,武侯区特别“感动学生心灵的教师”、武侯区“优秀共产党员”、等等。但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却是学生和家长对自己的支持和。

  有一次武侯区评选“感动学生心灵的教师”,李青霞本无意参加,觉得准备材料太麻烦了。但领导的信任给予了她信心,后来班上学生又自发写评价,家长又主动帮忙录视频。“大家的所作所为令我深深感动。”李青霞回忆说,自那以后,无论是为了自己的成长,还是不想辜负孩子们的期待,我在工作上做每件事都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