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师范生实习,找学校总是很难。除了和我们签协议的学校会偶尔接收一些实习生,其它学校尤其是名牌中学,很少愿意让实习生上讲台。”身负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重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李进十分苦恼:中学出于对学生成绩的担心,越来越不愿提供更多让实习教师上讲台的机会。越少上讲台机会,越难培养出优秀师范生;而优秀师范毕业生的数量不多,又导致学校更不愿意提供实践机会。长此以往,师资培养必然陷入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怪圈。
实习生老师难上讲台
实习生上讲台难,这已经是师范生培养中的普遍情况。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负责学生工作的郭教授称,每年学生出去实习,学校最希望学生能够多上讲台,为此还作出规定,明确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实习时,要完成至少6个教案,课时必须达到几十节。可眼下的事实是,学生平均每年能够上讲台的时间,也就是这个数量,实习时有机会超额完成这一“考核指标”的学生并不多。
华东师范大学一名教授坦率地告诉记者,每年推荐学生出去实习,一些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校长就告诉他们:“学生来了以后也就是跟着老师研究教案,上讲台可没那么容易。”
对于师范生来说,上课机会寥寥,也就很难体会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更难体会如何在教书中育人、感受教学的乐趣。这样的实习,最多也就是实践了一些教学的技巧。
应试压力阻挡实习生进步
“其实不是我们不愿意让实习生上讲台,而是在应试压力下,学生和家长都处在焦虑之中。对于实习生上讲台,家长们往往比学生更敏感。”实习生难上讲台,中学校长也有自己的苦衷。
一位公办初中的校长说,每年来实习生,学校都要事先给学生和家长“打预防针”。即便如此,每年实习生上课的课时一多,还是会引来家长抱怨。这所学校曾经有两位名牌大学的学生进行实习带班,一次担任数学老师的班主任临时外出开会,就让其中一名实习生给学生上课,上课前,班主任和年级组长都给实习生开过“小灶”,并且对他的课进行过“认证”。但到了周末,还是有家长直接找校长“论理”。
优秀教师需要更多成长平台
“老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先要有一桶水,且关键还要知道怎么把这杯水倒给学生,什么时候倒哪杯水,这些绝对不是在大学课堂里就可以学到的。”李进说,如果在师范生培养的环节不给学生更多实践平台,他们就很难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更不要说是优秀教师了。
毫无疑问,教师的质量对于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实践对于教师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李进介绍说,为了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上海师范大学现在采取了3+3模式:3年专业学习后参加选拔进入研究生培养序列,其中一年学习基础知识,后两年有针对性地与中学联合培养。同时还通过鼓励学生到西部去实习,对学生进行实践和思想的双重教育。学校还将争取与国外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定期送学生到国外去学习。“但这些机会相对于每年数千名师范毕业生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他建议引入更多中小学名师在师范类院校中担任导师,与师范类院校联合培养人才。说到底,国家花了很大的力量加强师范生的培养,但师资队伍建设毕竟是一项涉及育人的大工程,需要多方面来想办法。(记者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