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再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成都,“幸福”背后,有诸多长远布局。

  20日,成都市召开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要大幅提升先进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城市转型发展赋能。这也是成都首次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题举行的高规格会议。

  围绕生产性服务业,成都在会上展示了初步的系统布局,比如制定发展总体规划,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经济体系、空间体系和供应链网络体系;又比如,利用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打造9个城市核心级综合型生产性服务功能区等。

  有研究表明,当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时,城市进入了以创新为主动能的服务经济时代。在成都之前,上海、苏州已经陆续为生产性服务业专门举行专题会或制定政策。

  那么,成都应该如何突围生产性服务业?大会现场,众多企业、专家和楼宇经济运营机构,给出建议。

  ◆破解规模的困局

  对成都来说,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并非“空白”。会上,成都公布了一组数据:2010—2019年,成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5.1%,占GDP比重上升了3.4个百分点。

  增长固然有益,但摆在成都面前的问题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并不尽如人意——成都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比例、高端研发设计普及率、实现网络协同企业比例均处在较低水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四川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提及一个细节:该公司在成都本地订单情况明显呈现数量多、但单个订单体量小。公开资料显示,四川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服务,是制造型企业的平台服务提供商。

  刘刚指出,这是由于部分企业在蓉投资时是以母公司为主体设立的子公司,因此很多生产性的服务被总公司所承揽,不需要在当地再行购买服务,“就和‘哪吒出生在成都,户口却在北京’是相似的道理”。

  事实上,与中间制造相比,生产性服务业是具有高利润性的行业。在“微笑曲线”理论中一条产业链可被分为若干个区间,即产品研发、零部件生产、模块零部件生产、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等,其中组装,也就是生产制造环节总是处在产业链上的低利润环节。

  对成都而言,刘刚认为当下最紧迫的工作是“抓好重点”,其中既要在每一个生产板块引入高能级龙头企业的总部,包括内部完整的设计、制造、销售团队,全面提升成都的总部能级,用龙头企业的“点”,带动行业发展的“面”,但这种做法还是基于传统思维模式。

  他并表示,成都还应培育重点平台型企业,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做好平台经济创新发展,通过平台型企业覆盖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广泛的生产要素协同,提高效率。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总部经济也被成都写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工作之一。记者在会上讨论的《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注意到,其中提出要构建以总部经济为发展模式,包括着力构建大企业大集团集聚集群发展格局,全面增强总部经济集聚能力、运筹能力和辐射能力等。

  而在支持平台型企业的过程中,刘刚则建议成都“不搞大水漫灌,要做精准滴灌”。他表示,成都需要先快速扶持培育若干家重点平台型企业,通过其聚集资源,涵养生态,优化配置,调整结构。“政府只需要打‘支撑点’,支撑点发展好了,行业才会变得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现有庞大的中小企业,成都在会上提到,要利用产业功能区的逻辑进行集群化发展,牵引优化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的态势全面形成,资源集聚与价值创造平台支撑不断夯实。

  ◆打造“世界办公室”

  在有关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讨论中,成都还提到了一个新词:世界办公室。即,要在成都打造一批能容纳并吸引国际企业的入驻的空间。

  这些空间在哪里?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是楼宇经济的个中专家,但于她而言,如何为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打造高品质的楼宇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过去只讲生产性企业,强化的是生产制造基地的打造,如今则是颠覆性改变。”张萍说。比如,生产性服务业不只是单纯的生产要素集聚,延伸到产业链和服务产业体系来看,包括标准制定、科技研发、检验检测、金融链和物流链等服务性企业。

  走访了多个世界总部集群所在地,张萍观察到,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大关联,因为高能级生产性服务业更愿意选择在生活服务业比较健全和发达的区域落户,如城市CBD、主干道上的产业生态带、 TOD上盖等生活配套较成熟区域。

  但眼下,成都市中心城区高品质楼宇空间局促,张萍透露,锦江区、高新区的优质楼宇入驻率已达90%,这意味着新的国际化、高端化企业选择落户的问题。

  另一方面,张萍也提到,成都新开发区域的楼宇还处于部分刚刚入市培育期,周边生活服务业尚需进一步配套提升的矛盾。传统政策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未来CAZ(中央活力区)城市模式的需求,腾笼换鸟,创新挖潜,腾落更多闲置空间“场景再造”,让优质企业尽快落地是楼宇经济提升的一个方法和表现。

  事实上,在前述征求稿中,成都已经做了相关的规划——

  一是打造高端聚集、极核带动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轴,天府大道为轴,以五城区、高新区、天府新区为重点支撑的条带状区域,是成都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最为高端、最为密集的区域。

  二是打造要素集散、协同联动的航空港和铁路港。国际航空港主要承担国际国内要素流集散的枢纽功能、对外交往的门户窗口功能,国际铁路港主要承担国际国内要素流集散的枢纽功能、国际贸易功能。

  三是打造集聚度高、层次分明的三级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以66个产业功能区和科创空间为依托,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轴功能外溢和生产性服务中枢要素流扩散。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都也希望能借此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在前述征求意见稿中,成都提到了三个阶段的目标,其中——

  到2050年,成都打造成竞争力卓越的创新引领型的全球科技中心、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辐射能力的信息中心、具有国际话语权的中国西部流通中心,建设成为世界城市服务网络体系中的新兴城市。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