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

  扫码支付比通话危险性更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很多消费者看来,在加油站内用手机扫码支付的安全风险要远低于手机打电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数据显示,手机使用扫码支付时,功率为每平方米4.45毫瓦,是手机通话时功率的2倍多,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爆炸,因此在加油站旁进行移动支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浙江海宁进行的扫码支付听证会上,通讯专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通信专业教师、科普达人张弛解释说,该实验的主要方法,是测量手机支付时的等效平面功率谱密度。这种测量方法来源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标准》,即在手机频段内的辐射强度不得超过每平方米400毫瓦,但这是电磁辐射对人体潜在危害的控制指标,跟是否打火毫无关系。

  至于6毫瓦可能引起火花的结论,张弛强调,4.45毫瓦/平方米是功率谱密度,指的是散布在1平方米平面上的功率。而6毫瓦是可能引起打火的最小功率,这不是同一个单位计量。

  那么在加油站内不用手机打电话、扫码支付,仅仅是翻看手机的行为是否就没有安全隐患了?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教授宋宇波解释,使用手机导致加油站燃烧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现场油气混合浓度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二是手机电磁波的功率大到一定程度,足以让电路上产生电火花。所以,在加油站内接打电话或者使用手机的其他功能引发油气爆炸,在理论上是可能的。

  记者查询发现,按照2008年执行的AQ3010-2007《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加油站区域内不得使用移动通信工具。2020年12月14日,应急管理部官方发布《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该标准重点对作业提出了严格要求。该标准明确:“如手机扫码处位于加油作业区,应设置可燃气体声光报警装置。出现报警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移动通讯设备和停止加油相关作业。”

  叫停

  多地禁止加油站内二维码支付

  近几年,加油站里不能扫码支付成了越来越多地区的新共识,北京、天津等多地先后出手,目前已有青岛、荆州、南京、苏州、洛阳、海宁、北京、天津等地实施这一政策,预计后续还会有其他城市加入。

  去年9月4日,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加油加气站内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行为的通知”,通知要求:严禁在加油加气站作业区内进行扫码支付等使用手机的行为。如需使用手机,应在站房或辅助服务区内进行;严禁在加油加气站作业区内开展各类引导顾客使用手机的宣传行为;各加油加气站要增设“禁止使用手机”等标识,及时制止违规使用手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