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分别为沈杰文、陈茵、地铁站工作人员和失主从左至右分别为沈杰文、陈茵、地铁站工作人员和失主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实习生 常齐轩 摄影报道

  都说失而复得是人生一大幸事,这背后不仅是一件物品的物归原主,更流淌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7月14日,李宣(化名)就体验了一把这样的幸运。

  李宣是西南交通大学大二的学生,这个暑假,他到一家对口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平时爱好摄影的他也随身携带着相机,准备用来记录工作中的成长瞬间。不料在7月3日,他前往地铁六号线兴业北街地铁站乘坐地铁时,不慎将相机遗落在共享单车上。“地铁站附近人流量那么大,我都没想过能找回来。”李宣说。

  7月14日,李宣的手机响起。一番沟通过后,李宣才了解到,来电的是成都市郫都区犀浦警务区的民警陈茵。经过努力付出,李宣丢失的相机已被陈茵找回。

  “真的很感谢犀浦警务区的民警,竟然付出十余天的不懈努力,找寻相机失主,最终联系到了我。”李宣说。在拿回相机后的第二天,他向犀浦警务区和六号线兴业北街地铁站送去了锦旗,感谢民警和地铁站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民警这份为群众服务的信心和使命深深打动了我,能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安全感有温度的城市中,我很幸运。”李宣说。

  相机没丢 但主人找不到了

  “虽然快退休了,也要继续发挥余热,尽最大努力服务群众。”锦旗故事的主人公陈茵,今年51岁,从警已有22年,是名恪尽职守的老警察。

  7月26日,陈茵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起了案件过程。7月3日晚上10点在兴业北街地铁站,一名市民正准备使用共享单车时,发现车筐里有个相机包。这位市民也没有开包检查,当即就把物品交给附近巡逻的辅警沈杰文。

  接过相机包,沈杰文担心失主找不到相机,便站在地铁站口耐心等待。几个小时过去,沈杰文没有等来失主,随即将此事报告给犀浦驻守总警官陈茵。

  由于相机的丢失地点是在地铁站附近,陈茵开始联系到地铁6号线相关工作人员。不过,根据地铁站相关规定,相机遗失地点是在地铁站外,地铁站不能代为保管遗失物品。

  “相机是贵重物品,失主找不到肯定要着急。”陈茵说道。于是,她主动申请找回相机失主的任务,随即又与地铁站方联系,希望能调取7月3日进站口监控视频,以便后续调查。

  查看监控近3天 基本确定失主

  每天地铁站的客流量巨大,要从中找到一个人,可谓大海捞针。如何判定谁是失主?“一定要秉持一环扣一环的原则,先要确定失主身份,再得出失主信息,讲证据、找失主。”陈茵说道。

  因为遗失物品靠近地铁站,陈茵便将查找监控的预定方案控制在地铁站方向。经过近三天全力以赴地查找后,陈茵和同事通过天眼发现了疑似失主。“我们运气也比较好,通过监控能明显看到一位身穿红色T恤的男乘客骑车抵达地铁站口,车筐里放有一个相机包。”

  为了进一步核实失主身份,陈茵开始调取兴业北街地铁站站内监控。她发现,在同一时段也有一名身穿红色T恤的男乘客,通过与站外天眼视频比对,乘客身材、衣貌等整体特征基本吻合——陈茵这才确定了相机失主。

  爱心接力 他们为市民找回丢失相机

  在确定失主后,陈茵立刻向地铁站申请查询乘客信息,此时距李宣遗失相机已过去三天。而由于此时涉及公民隐私问题,陈茵在填报申请材料、等待地铁站方审批,一切手续办妥之后,才电话联系李宣。

  “和失主通电话时,我听出了他的东北口音,心里就有底了。”陈茵事先了解到,失主李宣是黑龙江人,千里迢迢来到四川上大学,随后的通话中李宣的信息也与失主信息吻合无误。层层核实后,陈茵这才告诉李宣他丢失的相机找回来了,并提醒他尽快到犀浦警务室领取。

  “真的很感动。”李宣告诉记者,接到陈茵电话时他很意外,没想过丢失的相机还能找回来,“没想到在外省求学,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据了解,陈茵在犀浦警务站工作了九年,除了打击罪犯外,在疫情防控、地铁治安等方面也认真履职,“服务群众就是要依靠我们这些基层警力,我永远不会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会一直服务到退休那一天。”陈茵说。

  “在10多天时间里,我们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失主身份确定、失主信息查找和联系失主的工作,这些都与地铁站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分不开。”陈茵表示,李宣相机的找回得益于犀浦警务与兴业北街地铁站的协调联动机制,更是一座城市的爱心接力——从拾金不昧的乘客再到每一位恪尽职守的工作人员,每一个人都在背后默默奉献,为这座城市浇筑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