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赛事来之不易,我们也等了太久了。”

  11月20日,当连续奔跑2小时15分06秒的管油胜冲过成都马拉松的冲刺带,反而有了更多力量。“真心期待全国更多的马拉松有序恢复,希望大家都能以健康的身体参与到跑步中来。”这位冠军选手说。

  同样让人动容的一幕出现在10月初举办的2022年第56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上。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接受采访时难掩激动:“大赛成功举办很不容易,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是伟大的一刻,也是载入史册的一刻。”

  两场大赛,亦是两场大考。要不要顶住压力继续办赛?能不能确保疫情防控万无一失?两场大赛都曾面临质疑和担忧。最终,2022成都马拉松“零阳性”;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场馆训练保障零事故、运动员零投诉、工作团队零感染。

  从世乒赛到成都马拉松,两场大赛背后,成都守护住信心与活力。  

  “没有一例感染者”

成都马拉松举办之后,有谣言称参赛选手中出现了阳性病例,将封锁所在小区。成马组委会24日对此做出官方回应:截至目前,组委会没有收到2022成都马拉松参赛选手、工作人员和赛事志愿者新冠检测阳性病例的报告。

成都世乒赛团体赛同样交出了一张备受认可的防疫成绩单。10天里,接待来自全球各地的选手、教练、裁判和媒体,成都用周密的保障工作做到了场馆训练保障零事故、运动员零投诉、工作团队零感染。

  为何成都能在如此大的赛事中做到“零感染”?

  “严格”是参赛选手们共同的感受——李云峰连续五年报名成马,2022成都马拉松是他第一次中签,他说,组委会对疫情管控严格要求,正是如此大家才能放心奔跑,自己才不会再一次错过成都马拉松。参赛选手黄昌莉说,从前期领取参赛包,到比赛前的各轮核验,步骤多、要求严,保障了赛事安全有序进行。

  疫情下办大赛,要说压力不大,是不可能的。但成功办赛,除了有“勇”,更要有“谋”——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成都马拉松几乎将防疫工作做到极致。比如,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成马参赛人员范围调整为限成都市常住人口参赛;参赛选手须保证在领取参赛物品前7日内未离蓉,领取参赛物品后至比赛日期间不得离蓉,并保持每日一检;参赛选手在领取参赛物品时,须经测量体温、查验行程卡、天府健康码、重点城市旅居史、扫描场所码、提交3天3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纸质材料,并由组委会统一组织一次核酸检测;使用连接省大数据中心和公安部人口数据库的信息系统对入场人员进行逐一核查,确保入场、离场全流程管控;参赛选手在比赛当日还查验了天府健康码、赛前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行程卡,并测量体温等等。

  ▲2022成都马拉松参赛选手正在进行扫码、测温等赛前查验工作

  世乒赛团体赛上,成都参照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准和经验,建立了防疫闭环管理系统。在“闭环泡泡”中,参赛队伍均乘坐国际乒联指定航班抵达中国,无缝对接进入赛事的闭环系统。世乒赛团体赛不公开售票,只接受“定向观众”的现场观赛。但同时,“闭环泡泡”内用花园区连接两家酒店,运动员们可以在闭环的户外慢跑,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训练。

  正如刘国梁感叹:“这是一届特殊的世乒赛,也是四年之后的第一次团体赛。大赛成功举办很不容易,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是伟大的一刻,也是载入史册的一刻。”

  有勇,才敢于探索;有谋,才可能成功。

  不仅在输出信心,也在摸索实践

  “在这个美丽的球场里,你们让所有不可能变得可能。”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赞叹。10天的赛事,成都用心用情的服务和保障,赢得了国内外参赛人员的交口称赞。

  ▲成都世乒赛比赛现场 资料图

  疫情形势严峻复杂的当下,成都探索举办大型赛事,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如何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探索。

  在成都马拉松带来复苏信号之际,北京马拉松、杭州马拉松也再度鸣响发令枪,本周末,上海马拉松也将再次以奔跑之名,绘就城市流动的风景线。

  在体育产业专家、北京大学体育合作与发展中心执行主任来晓雷看来,成都马拉松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信心:“在全国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成都马拉松探索出来一个很好的办赛经验,甚至是一种模式,对于全国逐步放开大型赛事的举办,有一种影响和示范效应。”

  这一点,武汉马拉松赛事总监包波也有着切身的感受。“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做大型的马拉松比赛,非常考验办赛水平和管理水平”,包波表示,疫情下办赛也是体现城市包容度的一个标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优化调整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释对于入境人员的管控时专门提到了成都的做法——“参照北京奥运会和成都世乒赛疫情防控的经验,对于入境从事商务的人员和体育团组特定的入境人员设立免隔离闭环管理区,也就是‘闭环泡泡’。”

  疫情下办大赛,成都不仅输出信心,也在摸索实践。 

  两场大赛,给成都带来了什么?

  “娃他爸说能参加成马是今年最开心的事之一。”市民晨女士在朋友圈留言说。

  近三年来,在许多城市,人们为疫情所阻,现场参与、观看大型赛事成为一种奢望。暂停一年之后,成都马拉松重回经典赛道,回到了天府广场和熟悉的街头巷陌。成马带来的,是信心的传递,也是快乐的共鸣。

为什么压力之下,成都仍然要坚持办赛?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科学精准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与发展,安全与活力,从来不是选择题。纵有疫情,生活之河仍需要奔流,拼经济的脚步不能停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能戛然而止。“一封了之”“一放了之”既不科学也失民心,防与进之间,考验的更是城市的治理能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马拉松”,谁能统筹平衡得好,谁就“跑”得顺畅、平稳。

  管油胜以2小时15分06秒夺得2022成都马拉松全马比赛男子组冠军。他说:“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这场赛事来之不易,我们也等了太久了,希望大家都能以健康的身体参与到跑步中来。”

  “很开心今年成马如期开跑!与热爱奔跑的大家一路同行,再次回到赛道上的感觉非常兴奋。”赛场上的肖先生抑制不住兴奋。

  市民需要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赛事来满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万人共同在冬日暖阳下以奋进的姿态奔跑,捍卫他们熟悉的生活方式,守护他们挚爱的烟火成都。城市的奋发和韧性,在此刻鼓舞人心、凝聚力量。

  ▲2022成都马拉松比赛现场 资料图

  谋赛,也是谋城。一场大赛,同时带来赛事消费、投资和产业发展的全方位融合。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925亿元,预计2025年超过1500亿元,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800亿元。今年1-8月,体育产业成为成都经济的一匹“黑马”。“同比增长8.6%,保持这个增速,预计今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可以突破1000个亿,形成一个新的千亿产业集群。”成都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数据,落到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头上,是体育文化生活的丰富程度,也是城市活力的感受度。

  尤其是疫情下办赛的摸索,直接反哺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成都在赛事疫情防控上的做法植根于三年来成都对于精准防控的摸索和积累,同时又是在不断积累中实现创新。在赛事中经历了考验的“闭环泡泡”模式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今年9月,成都全市上万家企业实现闭环生产,相关部门组建27个服务专班坚守一线,确保防疫不松、生产不停,175个重点项目及时启动闭环管理,为疫情保供和稳经济抢回了时间。

  从世乒赛到成都马拉松,两场大赛,守护的是城市的信心与活力,留住的是城市的烟火气。这样的成都,有“勇”、有“谋”。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