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
全媒体记者 洪瑜 文/图
鱼塘种食用菌,你听说过吗?1月9日,记者走进成都市新津区一农业公司,只见几个鱼塘水已见底。其中一个鱼塘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长宽各异的蔬菜大棚置于鱼塘之中,高度刚好与鱼塘深度持平,有的覆盖了黑色遮阳网,有的仅盖了一层薄塑料膜。
“有遮阳网的种羊肚菌,没有遮阳网的种大球盖菇!”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的总经理助理陈炳银向记者介绍。他摘下一颗大球盖菇与商超购买的进行对比:利用鱼塘种植的大球盖菇不仅根部粗壮,菌帽也大了许多。原来这里就是开展“鱼-菌”轮作的试验基地之一。何为“鱼-菌”轮作?从事保险行业的“门外汉”因何与水产结缘?记者进行了探访。
为什么种 塘泥堆积易染病 富营养化是难题
渔业养殖受季节影响大,每年冬季,养殖主不仅要费钱费力对塘底进行消毒、翻晒等处理,还要面临漫长的休渔期。“鱼塘塘底一旦处理不当,养殖户会在次年面临鱼病甚至死鱼的风险。”陈炳银说,其所在的公司长期为当地水产养殖户提供水产行业相关保险,每年因塘底处理不善导致鱼病理赔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看着渔民犯难,我也想帮上一把。”陈炳银手指脚下的泥土,“鱼—菌轮作”的秘密就藏在这里。
“鱼塘单次清理人工成本在1000元左右,但其主要成分是鱼粪和饲料堆积,有机质非常充分。”能否降低水产养殖风险,甚至变废为宝?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的陈炳银萌生了将塘底利用起来的想法。他最早想到的是利用塘底种蔬菜,但蔬菜卖不上好价钱,人工成本也高。“鱼塘粪便氮肥丰富且优质,这正是食用菌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联想到这点,陈炳银开始尝试食用菌种植。
根据前期试验,种植食用菌将使塘底有机质实现转化,减少塘底有机质含量,水产养殖户不仅省掉了大笔清塘费用,降低了因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鱼病、死鱼风险,最重要的是,种植户多了一个收益来源。
该怎么种 试种羊肚菌亩收超六百斤 创新渔业发展模式
“最早我在青白江区和新津区各找了一块鱼塘实验,从地图上看是一南一北,方便进行比对和推广。”说干就干,陈炳银立即联系当地水产养殖户表达了想法,也取得积极反馈。但种什么才能在休渔期及时收获,不影响第二年渔民养鱼?
自2020年起,陈炳银在成都市老科协、新津区老科协和新津渔业协会的帮助下,开始了羊肚菌、赤松茸等多个品种的种植试验。其中,羊肚菌的种植表现十分优异。“去年,首批羊肚菌亩产达300公斤以上,效益十分可观!”陈炳银介绍,利用鱼塘塘底种植羊肚菌,这项技术在2022年获得了专利权,并被颁发了“实用型专利证书”。“这种模式更省人工,品质更好,产量更大!”有20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邓明中是陈炳银长期合作的蘑菇种植技术人员,他总结道:“采用该模式种植的大球盖菇较常规模式增产20%以上,塘底土壤的有机质、湿度都更适合食用菌生长,农民也赚得到钱,是一项很好的技术!”
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党委副书记、研究员刘光迅表示,该技术实现了有机质的转化,解决了水产养殖中的“老大难”问题。“应及时对该技术进行规范和总结,并加大科研单位跟进力度。”刘光迅说,针对休渔期短的问题,还可尝试其他经济价值高、生长期短的食用菌种植,使“鱼-菌”轮作见到更高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