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活缴费及个人纳税信息暂未录入

  据了解,除基本信息和金融信息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目前还收录了部分非银信息。包括公积金缴存信息、法院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以及部分行政奖惩信息、公用事业单位的企业用电、用水等信息。

  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上述负责人介绍,非银信息涉及与不同部门的合作,既有征信中心总对总采集的信息,如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信息;也有各地分别采集的信息,如公积金缴存信息。该负责人称,四川的水电气等生活费用缴纳信息、个人纳税信息等暂未录入系统。

  个人每年可定期查询自身报告1-2次

  日前,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硬查询”,简单理解就是贷款机构对个人征信的查询次数。有人建议一个月的“硬查询”不要超过5次,3个月不要超过10次。否则,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在金融机构的贷款资格审核。

  对此,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金融机构确实会对客户的征信查询次数和原因进行分析,不同金融机构对风险因素的认定和判断都不一样,查询次数和原因只是信贷审查和风控管理的一项因素,金融机构一般还会结合其他信息来判断客户资信状况。建议个人不要短时间过于频繁的在众多机构申请贷款,避免以贷款审批名义的查询记录过多展示。

  前不久,连续爆出有市民去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才发现自己“被贷款”了。该负责人指出,所谓“被贷款”是个人认为征信报告展示的相关贷款不是本人办理的一种通俗说法。

  从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接触的案例看,“被贷款”大致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且主要是第二种情况居多:一是个人的身份信息确实被他人盗用,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金融机构产生了贷款关系;二是部分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由互联网平台帮助其引流,个人与平台发生了信贷关系,但实际放款机构为某金融机构,个人不了解平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误认为自己“被贷款”,建议大家在互联网平台办理相关业务时,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在了解所办理业务性质、相关贷款机构名称以及是否报入征信系统等信息后,再决定是否办理相关业务。

  该负责人提醒市民,个人应妥善保管自己的身份证件,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称,个人每年可定期查询自身信用报告1-2次,了解自身信用记录和相关信息是否有错漏。如果认为征信报告内容不实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当地人民银行和数据报送机构提出征信异议、也可直接向人民银行投诉或向法院起诉。从各类维权渠道成本和便利性考虑,建议信息主体优先选择通过异议的方式进行维权。如果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民事、刑事案件,建议首先通过法律途径如报案、诉讼等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然后再根据法院判决等进行征信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