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涛哥哥农牧有限公司的饲草基地

  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7月2日,眉山市青神县瑞峰镇刘家场社区,播种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我们刚收完苜蓿草,正在播种玉米。”青神县涛哥哥农牧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涛介绍,该公司养殖奶牛1100余头,种饲草5000余亩,除了自用,还能外销两成。

  像涛哥哥这样“游刃有余”的养殖场是少数。我省是畜牧大省,长期以来饲草产业发展滞后,自给率不足10%,制约了畜牧业发展。短板怎样补齐?我省农业部门一方面寻求草种突破,一方面开展饲草种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提升产能,振兴畜禽饲草产业。

  饲草自给率不足,从源头解决草种问题

  2019年,全省牛、羊存栏数分别为852万头、1504万只,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六位,饲草需求巨大。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青贮饲草产量不足70万吨,仅占需求总量的1.8%。我省农区绝大部分属山地丘陵,饲草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养殖场“重畜轻草”的情况也长期存在。

  青神县涛哥哥农牧有限公司的饲草基地(摄于4月)

  “草种卡脖子问题也比较严重,我省80%以上牧草种子依赖省外或国外购入。”省农科院资环所副研究员、饲草与绿肥研究中心主任朱永群说。

  近5年来,省农科院饲草团队自主选育新品种7个,有3个得到转让推广。但从全国看,大部分品种很难市场化。“除了高丹草外,其余草种跟进口草种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朱永群举例,由于国外地租便宜、机械化程度高,进口黑麦草价格比国内制种成本还低。

  受疫情和贸易竞争影响,今年我国对种子进口检疫标准提高,近期黑麦草进口价格大幅上涨。“种业迎来诸多利好,饲草生产面临重大机遇。”朱永群说。

  如何提升产能?“首先从源头上解决草种问题,提升饲草种业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生产现代化。”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5月,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已组织保种团队开展草种扦样及资源收集工作。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加强牛羊饲草品种选育和地方品种的保护与利用,适当引进省外和国外优良品种,培育一批畜禽饲草新品种,构建与畜禽饲草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供应体系,推动草畜种业发展。

  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加快饲草生产现代化

  “要把种草当作一个产业来看。”在草牧业深耕17年,黄涛对饲草种植有了很深的感触。2003年起,他开始养殖奶牛,“当时技术不成熟,都是从外面买草。”

  2016年,他建立种养循环基地,草场实行苜蓿和玉米轮作,实现饲草生产本地化、多样化。另一方面,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3亩饲草可利用一头牛的粪污,草场的化肥用量从过去的每年500吨减少到不足300吨。“综合测算,种草的成本是买草的60%。”黄涛说。

  青神县涛哥哥农牧有限公司的饲草基地(摄于6月)

  在朱永群看来,四川盆地气候温暖、无霜期长、雨量丰沛,发展饲草产业有优势。未来可以通过推广冬闲田种草、果草套作等模式提高产能。

  理县、茂县、丹棱等地已探索出果-草(果-草-畜)生态种植模式。“在果园套作‘川北’箭筈豌豆,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减用30%-40%的化肥。”朱永群介绍,增加生物多样性对防控病虫害也有好处,豆科牧草可以固氮,对水果甜度、光泽度有所改善。

  我省把川牛羊(畜牧饲草)纳入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去年出台《川牛羊(畜禽饲草)产业振兴工作推进方案》。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自然生态特点,调整优化牛羊(畜禽饲草)生产布局,坚持龙头带动、产业融合,推广饲草种植利用新技术,把四川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牛羊(畜禽饲草)生产基地。(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