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史晓露
近日,农业农村部官网推介了2021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四川共有两个案例入选,分别为《眉山市青神县:创新“333”管理模式 高效回收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成都市邛崃市:分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青神县每年农药使用量86吨左右,产生农药包装废弃物11吨左右。近年来,该县探索推行“押金制、积分制、有偿制”市场化回收模式,实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闭环管理。
在农药产品使用端,该县的一大创新做法是“押金制”,明确农药经营门店“不交押金不卖药”,待农户退回包装后再全额退还押金,有效约束农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现象。
在农药产品销售端,该县出台“十二分制”农资管理办法,细化农资经营门店5个方面23项扣分标准。对记分周期内不同扣分情形的经销商,分别给予书面通报、停业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对周期内未扣分的门店中,评选3家作为当年度的“明星门店”宣传推广,奖励2000元。
在农药包装回收端,推行公司有偿服务,定点有偿回收,政策有偿享受。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农药废弃物清运处置,由清运处置公司按照0.5/斤的标准有偿回收,对全县农药经销商和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开展农药瓶上门回收服务,进行统一处理。截至目前,全县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87%,面源污染显著减少。
邛崃市则探索形成“就近循环+异地循环+多形式综合利用”三种畜禽粪污治理模式,分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一是“就近循环”利用模式。该市推广“规模养殖场+种植基地”和“种植基地+养殖户”模式,配套蓄粪池、沼液输送管网等粪污处理设施设备和种植基地,实现畜禽粪污就近、就地还田利用。
二是“异地循环”利用模式。推广“养殖场(户)+粪污转运合作社+种植基地”模式,成立粪污转运合作社,建立种养循环信息平台,共享畜禽粪污供需信息,粪污转运合作社有偿将养殖场(户)的畜禽粪便转运到种植基地利用,既解决了养殖场(户)畜禽粪便的“出路”问题,又满足了种植基地的用肥需求。
三是“多形式综合利用”模式。推广“养殖场(户)+蚯蚓养殖基地”治理模式,通过补贴政策引导,全市形成蚯蚓养殖基地7个400余亩,年处理粪污4万余吨,年产蚯蚓粪1万余吨,实现畜禽粪污的肥料化利用。
通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邛崃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实现100%,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3年实现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