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欣忆 徐莉莎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

  我们已经来到2022年的收官处。在2023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经济世界的改革创新因子,被充分激活,破除制度藩篱、抢占未来赛道成为经济大省无一例外的共同选择。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和在全国创新版图中拥有一席之地的全国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新征程中,四川又书写了怎样的故事?

  更强动力

  1月4日,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四川省2022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川渝高竹新区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十分亮眼。

航拍镜头下的川渝高竹新区一角。航拍镜头下的川渝高竹新区一角。

  高竹新区,是川渝共同批准建设的第一个省级新区,也是两地落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2021年1月,由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设立,共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的“实验田”。 近两年来,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审议通过,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地,高竹新区拔节生长。

  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中国这十年·四川”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在提及十年来四川取得突破的六项重大特色改革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改革被首先提及。

  从40多年前的农村改革,到近年来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再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革,始终是推动四川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的最强动力。

  这种动力,越过激流险滩,闯过风高浪急,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的2022,作为“关键一招”,改革为发展所需,为基层所盼,更为民生所向。

  这一年,科技体制改革再出发,成为点燃创新引擎的“火种”。从1月初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揭牌,到12月末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改革打总,四川继续破题“不敢转”“无成熟成果可转”的难题,用“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之年”标注2022。

  这一年,要素市场化、“亩均论英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6月22日,3宗16.79亩地块以585.2万元在成都农交所资阳所成功交易,实现了资阳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公开入市“零的突破”。作为全国仅有的三个整市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的地级市,资阳市利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探索经验。

  这一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走到收官之年,省国资委晒出成绩单:改革主体任务已基本完成。“1+6”重大专项改革,作为标志性、引领性工作,在交通、生态环保、旅游、民航等重点领域,着力推进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由四川交投、四川铁投组建而成的蜀道集团,成为四川省万亿级领航企业。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蜀道集团首次上榜,成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首家世界500强。

  民营经济用改革破题。10月,《四川省县域民营经济改革试点方案》印发,围绕融资增信、降本减负、惠企服务直达、转企升规、多元化解纠纷等5个方面,探索破解县域民营经济发展关键瓶颈的政策举措,着力转化形成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