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雅安市石棉县永和乡大林村天气阴冷,但永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熊德刚家的庭院里,一盆盆中草药带来一片绿意。

  在大林村,中草药的清香弥漫在家家户户的庭院里。“永和乡的乡亲都搞庭院经济。”熊德刚介绍。

  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等方面入手,支持农户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

  在四川,庭院经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尤其是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一方庭院“种”出增收硕果

  形成特色种植、养殖、手工、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并发展起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广元市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的村民何安祥,就尝试在自家庭院种植柑橘。“广元市农户居住分散,有的在高山,有的在洼地,水文、土质、气温条件也大不相同。”苍溪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作为农业大县,苍溪将目光聚焦于农村随处可见的庭院之中。房前屋后的空地,都可以利用起来,发展小果园、小桑园、小药园、小鱼塘、小养殖“五小经济”。

  2007年,《中国投资》杂志就将广元记述为中国最早的庭院经济发祥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苍溪县户办产业又普遍由农家小院拓展到农户承包地,将“庭院经济”提升为“庭园经济”。

  虽赶不上何安祥的“资历”,但熊德刚的庭院经济也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房前屋后种蔬菜形不成规模,风险高、收益低,中药材则能最大程度地利用空间,利润也很可观。”2019年,熊德刚将盆景艺术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既美观又有效益,一年就卖出了上千盆,赚了15万元。

  这份喜人的收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熊德刚将专合社苗圃基地里的中药材苗子以尽可能优惠的价格出售给当地农户,并当起了技术员。一盆盆石斛,就这样出现在家家户户的庭院中。2022年,浙江来的采购商收完货后,还提前下单预订了下一年的中药材。

  搞种植,并不是四川庭院经济的全部。遂宁市安居区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的打造,让常理镇海龙村脱贫户熊波家的院子变得更漂亮了。2022年10月起,这里还摇身一变,支起了桌椅、遮阳伞,成为手工凉粉凉面铺子。之前,家里的收入主要靠熊波在遂宁、成都搞装修,现在,姐姐和母亲在家门口就可以吃上旅游饭。

  目前,依托海龙凯歌文旅园区,安居区2镇7村已纳入全区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安居区乡村振兴局总会计师王蓉介绍,他们着重丰富完善庭院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服务五类业态,指导农户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等。

  截至目前,通过实施返乡下乡和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安居区试点区域已招引沼源茶社、非遗工艺坊、沼气人家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种类业态73个,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学”全产业链,发展种植养殖庭院经济335个。而在甘孜州,也有庭院经济的尝试。截至2022年11月,甘孜县呷拉乡自贡村就通过建设庭院小菜园20户12亩,创造经济收入10万元。

  一粒“细胞”形成规模汇聚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共享共赢机制

  “小而精”是庭院经济的优势。在王蓉看来,农村每家每户都有的院子可以成为大规模种植养殖的补充,“投入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增收。”

  小小的庭院,就像一粒粒细胞,不能单打独斗,而要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合力。

  “小打小闹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在现代农业的发展浪潮中已经行不通了,但几十年来,以庭院经济为代表的苍溪小农户非但没有凋零,还焕发出崭新生机。”苍溪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根源在于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又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共享共赢机制。

  与上世纪零散的庭院经济状况相比,目前,苍溪县建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园、户建产业小庭园,实现了“三园联动”,其中,全县2.1%的庭园经济户变身为家庭农场主。

  “在发展方向上,庭院经济要因地制宜,不能同质化,但也要与区域内整体的产业发展相结合。”王蓉也同意“丝线拧成绳”的思路。

  去年国庆节,安居区乡村振兴局和海龙凯歌文旅园区牵头组织区级有关部门,逐户走访调查区域内农户,详细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摸清群众诉求和庭院经济家底,为适合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方案。比如,海龙凯歌文旅园区核心区域内,农户发展方向更多和旅游挂钩。有的脱贫户年龄比较大,就采取委托经营的方式,借助社会服务力量代耕代种代管,不浪费他们的土地资源。

  “落脚到增收,一定要有购买、有市场。”王蓉语气肯定。海龙村的“稻田集市”就是一个有效载体——在这里,游客可以直接购买村民们在自家院子里种出的时令蔬菜。

  同时,安居区坚持“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制定庭院经济发展规划,与国有平台公司共同组建运营团队,探索出统一管理运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支持体系。

  四川凯歌农旅发展有限公司就在其中承担管理运营角色。公司副总经理廖志权举例,针对村民自营小吃、民宿等业态,他们会整体进行销售推广,再统一调度,进行客源的分配。

  熊德刚介绍,在大林村,村民们自己卖不出去的中药材,也会由专合社进行统一收购,最大程度保证销售。

  一番苦功未来仍有可为

  推动一家一户走向专业化、体系化要下一番苦功,特别是要提升加工能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产业化经营

  2022年12月28日,市场监管部门来到海龙凯歌文旅园区开展相关检查。在廖志权看来,公司要扮演管理角色,进行标准把控,保证生产安全和品质。

  在庭院经济发展中,推动一家一户走向专业化、体系化仍然要下一番苦功。

  以种植业为例,必须在一方庭院中提升加工能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形成产业化经营。

  一是基础设施。2021年,为了给“前庭后院,栽果种菜,鸟语花香”打下硬件基础,苍溪县就推动一户村民有一口机压或电提卫生井、一口100立方米以上的微水池、一条进出农居的硬化路建设,并配套沼气池建设、改圈改厕改厨等。

  二是技术扶持。熊波家以前没人会做手工凉粉、凉面,通过专人指导,现在店里的产品受到了不少游客的喜爱。

  种植养殖业则更需要技术更新。苍溪县制定了红心猕猴桃绿色有机生产标准,在庭院中推广有机农产品认证,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专家也多次走进庭院培训农作物栽培技术,提升技术水平。

  在安居区,市、区、镇、村农技人员组建农技队伍,帮助群众解决栽种、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管理等庭院产业技术问题。他们还组织起一支“工匠队伍”,出工、出力,帮助老百姓在房前屋后打造小菜园、小果园。

  在基础条件薄弱的区域,庭院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扶上马,送一程”。比如,甘孜州对农户房前屋后的地块开挖、搭建圈舍、购置果苗等给予补贴,农技员等无偿提供种植和管理技术服务,同时以藏式药泥面具、唐卡、藏绣为主,发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用,精准发展加工、制作等小产业,实现农户“家门口”就业。

  廖志权告诉记者,在实践过程中,还有一些小细节影响着庭院经济的发展,“对于文旅行业而言,业态的差异化是必要的,但必然存在盈利水平的不同。”

  比如,民宿更赚钱,大家就都去做民宿,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统一运营管理实现利益再分配,平衡各个业态之间的收益差距,尤为重要。

  或焕然新生、或整装待发,生机勃勃的庭院已在四川多地“开花”。

  “现在我们做的工作是把农户‘拉起来’,接下来,我们希望继续‘推一把’。”王蓉介绍,新的一年,他们将继续着力对试点区域庭院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引导,再从资金方面给予补助,并且持续跟踪相关情况。

  庭院已不是过去的庭院,但仍承载着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

  2022年10月,看到大有可为的旅游发展机遇,海龙村村民陈安容外出打工的儿子和儿媳妇回到村里,在家里开起了名为“七十年代”的农家乐。一家人计划着,在院子里多拾掇几处喝茶的地方,等天气暖起来,游客多起来,庭院里的惬意时光,将更加悠长。(记者 文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