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一动就“天旋地转”怎么办?
一动就“天旋地转”怎么办?
别紧张!可能是耳朵里的“小石头”在“蹦极”呢!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每次眩晕发作都是在起床翻身等体位或头改变时出现,持续几秒钟就缓解了。这可能是耳朵里边的“耳石”去蹦极了,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我们俗称“耳石症”。
耳石是我们常说的耳屎吗

我们说的“耳石”,并非耳道内的“耳屎”。耳石颗粒位于内耳的耳石器上,而耳屎位于外耳道内。
耳石既然不是耳屎,那么它从何而来,是真的石头?

耳石颗粒是一种碳酸钙结晶,跟肾结石和胆结石不一样。耳石颗粒与生俱来,位于内耳两个耳石器(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每个人都有耳石颗粒,维系着人体的平衡。
1。劳累、熬夜、压力大、精神紧张、焦虑等精神心理因素;
2。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末梢循环供血障碍;
3。女性更年期时,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缺钙;耳石器老化,导致椭圆囊斑或球囊斑退行性改变。
另外,一些继发性的因素,也可引起耳石脱落,例如:突发性聋、前庭神经炎、耳部外伤;口腔、耳部手术后耳朵受到震动(洁牙、补牙);长期一个固定卧位睡觉,耳石因长期重力作用导致脱落等。
耳石脱落后,为什么体位或头位改变后会出现眩晕呢?
并非所有耳石脱落的患者都会出现耳石症的临床表现。只有耳石从耳石器官( 椭圆囊囊斑或球囊囊斑)上脱落后,随着重力的作用移位至半规管内并刺激了半规管内的壶膜嵴时才会出现眩晕。
如何确诊耳石症?

耳石非常小,无论是CT还是MRI都无法显示,临床上主要通过有经验的医生会像玩真人版俄罗斯方块一样摆弄你的脑袋(变位试验),观察你眼睛会不会出现 “电动马达震动眼”(特殊性眼震)。晕到翻白眼可能被误认为在表演杂技哦!
得了耳石症该怎么办?要打针、吃药吗?

脱落的耳石颗粒,主要为碳酸钙结晶,通过药物治疗无法化解。不用打针不吃药,医生直接上演 “人体桌球大师”—— 通过精准的头部旋转(耳石症复位),把迷路的小石头们 “一杆进洞” 送回原位。成功率高达 90%,堪比耳鼻喉科的 “一杆清台”!
需要复位几次?
90%左右的患者基本上一次复位后眩晕会明显消除。部分患者则需要多次复位,尤其是对于水平半规管嵴帽结石症,往往需要复位多次。
耳石症能痊愈吗?复位成功后还会复发?
耳石症就好像感冒,是可以痊愈的,但存在反复复发的现象。有过耳石症病史的患者,相对更容易复发了,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率会呈逐渐升高的趋势。
防复发秘籍: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劳累;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避免药物滥用;保证充足的睡眠;理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基础代谢疾病;适当补充钙质。
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复位后症状,明明眩晕消失了,却留下这些“后遗症”:
走路像踩棉花糖(生怕一脚踩空触发二次眩晕)
看手机像在看万花筒(世界突然开启柔焦滤镜)
转头速度必须<0.5秒(否则世界开始慢动作播放)
别慌!医生会给你开“抗晕buff药水”,要是顽固分子实在不消停,变成了“钉子户”,先请影像科医生做个“侦探调查”,再给耳朵报个瑜伽班,搭配一套 “前庭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带你玩“前庭平衡密室逃脱”,最终BOSS战-半规管阻塞术(成功率90%的“耳石收容所”)让耳石彻底无路可逃!
终极彩蛋
如果出现 “扭头杀” 眩晕,记得第一时间冲进耳鼻喉科,医生会用专业手法帮你把 “叛逆的小石头” 重新招安!毕竟,谁也不想每天起床都体验免费的海盗船项目吧?
参考文献
杨军。耳石症六问。耳源性眩晕自助手册。科学出版社 2021,09
孙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10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08
孔维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年制及7年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04
(来源:渠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 磐石镇: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 评论() | 分享03月12号 12:01
- 吴燕调研督导达州绕城高速公路建设
- 评论() | 分享03月12号 11:57
- 潮涌达州 春满通川!中华李村花海音乐会暨2025“春游达州”赏花消
- 评论() | 分享03月12号 11:57
- 【健康科普】您了解手术中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吗?
- 评论() | 分享03月12号 11:54
- 【健康科普】女性应如何应对绝经后的变化?
- 评论() | 分享03月12号 11:52
- 江苏队夺冠 | 2025全国青年女曲锦标赛在四川达州圆满落幕
- 评论() | 分享03月12号 10:42
- 组图 | 人气足 消费旺!开江大片花海中,隐藏着花田火锅、云之木
- 评论() | 分享03月11号 14:00
- 大竹县定制“技术大餐”精准赋能春耕生产
- 评论() | 分享03月11号 14:00
- 四川宣汉:志愿服务点亮万家灯火,共创美好生活
- 评论() | 分享03月11号 14:00
- 吴燕专题调研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
- 评论() | 分享03月11号 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