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蒲南溪 成都观察 牟裕兴

  5天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将正式开幕,要想出色完成交通保障任务,难点在于怎样平衡好参赛人员和市民出行的需求。

  7月23日,川观新闻记者从城市侧与赛事侧出发,看成都如何保障大运会期间交通运输服务。

  城市侧增加运力

  全新投用1300台新能源公交车 发车量增加7%

  7月12日,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交通管理措施”专场上发布信息,大运会专用车道涉及三环路、绕城高速等6条道路,7月22日至8月10日投入使用;7月26日至29日,成都将实施单双号限行。

  图片由成都公交集团提供      

  所以公共交通在大运会期间会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为方便乘客在此期间的交通出行,成都公交、地铁全力保障。

  “全新投用1300台新能源公交车,发车量增加了7%,运营投放车辆数大概能达到6200台。”成都市公交集团客运管理部运营管理经理潘欣表示,在大运会赛事期间,城市公交车的运营投放量较常规日增加了200至300台。

  潘欣还特别提到,“单双号限行时,公交车辆运营投放量增加到6700台左右,较常规日运营投放量增加了700至800台左右。”

  除了增加运量和运力保障交通运输服务外,根据实时客流情况,成都市公交集团也做好了应急储备。“我们在18个公交场站,储备了300台应急公交车。”潘欣说,尤其是在机场、车站、旅游景点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随时可能会出现客流瞬间激增的情况,应急储备车辆可以及时疏散大客流突发情况。

  图片由成都公交集团提供      

  “在公交运行时间及线路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潘欣介绍,在赛事期间,30余条公交线路运营时间,由20:00点收车,延时服务至21:00点收车,对重点区域还将采取赛事前后1小时,按需增加运营班次。同时,针对无地铁覆盖的赛事场馆,开行大运赛事场馆地铁接驳线路9条,满足地铁和赛事场馆之间的公交接驳运输。

  成都地铁在赛事期间,也将采取压缩列车运行间隔、延长早晚高峰时间、增加上线列车数等措施提升全日开行列次,缓解重点线路高峰期客流拥堵,尽量缩短市民乘客候车时间。

  同时大运会专用车道根据不同区域,也有不同的安排。大运会专用车道的启用时间将会持续到8月10日,原则上每日7:00至22:00使用。但针对三环路高峰拥堵、平峰相对畅通的情况,为减少对社会交通影响,规划设置时即确定了三环路大运会专用车道仅在早晚高峰期(7:00至9:00、17:00至20:00)使用。

  另外,出租车(网约车)也将实时监测热点办公区、商圈、景区及医院的供需状况,加强车辆调度;在赛事场馆安排人员现场调度,动态循环调整运力,并储备应急运力,加强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和突发状况运输服务保障。共享单车也进入调配联动,根据比赛场馆、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情况,动态调整车辆投放。

  赛事侧秒级调度

  保证高效运输  尽量减少赛事交通对城市影响

  在大运会交通保障服务中心会议室内,一块智慧大屏上,各类数据指标实时变化着。从屏幕上,可以看到成都大运会场馆交通运行情况。

  “这里可以实现对大运会交通保障相关的关键交通节点、枢纽场馆、重要基础设施和周边交通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与预警,以及任务执行全程可视化管控。”成都市公交集团大运会交通保障执行组运输调度部运行主管吴志强介绍。

  成都地铁大运志愿者服务  图片由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作为保障团队,必须服务好每一个群体,既要做到“秒级调度”的精准,又要有高度的灵活。”吴志强说,不久前,大运会开幕式交通保障进行演练,通过以实车载人的方式,对编组列队行进、运动员集结发车、开幕式结束等环节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反复检测。

  何为秒级调度?吴志强解释,“实行‘掐秒式’的控制,确保上游‘大运村’和下游‘东安湖场馆’的界面流程和运行时间精准到秒。”他还说,只有通过演练优化,才能保证赛事期间运动员高效往返各目的地的同时,尽量减少赛事交通对城市的影响,才能在世界级的赛场上展示交通保障的“大运标准”。

  有质也有量。吴志强表示,大运会期间,赛事侧交通保障筹集了约3000台保障车辆,包括新能源、氢能源等大巴车辆739台、新能源小车1000余台;统筹规划停车位3000余个、597个为赛事车辆专用充电终端。

  成都地铁大运志愿者服务  图片由成都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据了解,这些车辆将为大体联大家庭、代表团及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媒体、贵宾等客群提供抵离、开闭幕式、跨赛区转运、运动员转场等环节的全流程、全场景交通运输保障。

  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精准匹配客群的交通需求。“不仅在场馆内做好了交通运输保障,在大运村交通区也设置了班车站、上落客点等。”吴志强说,为此,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90%以上的交通运输均使用新能源车辆,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积极助推低碳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