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宁宁

  未来的世界科幻大会将是什么样的?

  沙龙现场。 宁宁 摄

  10月19日下午6点,第81届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举行了一场主题沙龙——“世界科幻大会的未来”。与其说是沙龙,不如说是一场打开门的“内部会”:与会者为前世界科幻大会主席、组委会成员、沙龙海外组组长等“圈内人士”,讨论内容为大会本身,聚焦如何开大会。可就是这场另类的“内部会”,在夜幕降临之时,吸引了一屋子挤得满满当当的观众,让人不禁好奇,它将描绘出一幅关于世界科幻大会未来怎样的图景?

  “未来的世界科幻大会必然是国际化的。”沙龙主持人、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沙龙组海外组组长拉格洛夫说。

  从此次沙龙的与会者来看,他们来自英国、德国、美国和中国,有长年参与世界科幻大会活动的“老手”,也有首次涉足大会筹办的“新人”,国籍和性别不同、年龄跨度也大,观众里中国人和“老外”各占一半,沙龙本身就展现了十足的国际感和包容性。

  相较以往世界科幻大会多在北美国家举办,此次大会是第二次来到亚洲、首次来到中国举办。“这为大会注入了中国元素,本身就体现了国际化。”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成员姚驰说,同时,本次大会也解决了在非英语国家举办难免会碰到的语言问题。“大会配备翻译,使用中英双语,并广泛应用翻译软件,语言困难迎刃而解,此次经验将为以后在更多非英语国家举办大会扫除障碍。”

  第53届、63届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英国科幻活动家多尔蒂表示,自诞生以来,世界科幻大会不断经历着改变,变化时而快、时而慢,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大会的关注度增强,幻迷数量大幅增加,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国际化程度愈发增强。

  展望未来,他认为,大会组织团队将会变得更加国际化,囊括来自很多国家的成员,大家协同合作,努力消除隔阂,“我非常期待越来越国际化的团队最后呈现出的大会效果。”

  此外,与会者一致认为,多样性是未来世界科幻大会的另一大发展方向。

  “或许这将首先体现在组织人员来源的多样性上。”与会者说。

  此前,世界科幻大会的组织工作主要由志愿者主导,但此次在中国举办,组织工作主要依靠全职工作人员。

  多尔蒂指出,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类似于举办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任何一次大会都要表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为呈现出最好的效果,就要把志愿者与职业人员更好地融合起来,达成一个平衡。“这好比奥运会有来自不同地方的代表队参与,多样性将让大会变得更有魅力。”

  多样性或许还将体现在大会举办平台上。

  在现场,拉格洛夫抛出问题:“未来有可能举办虚拟大会吗?”“当然!”与会者异口同声说。

  第80届世界科幻大会主席、美国科幻活动家蒙哥马利说,举办虚拟大会与现场大会区别不大,“关键就是要选择你最想要表达的,然后聚焦具体项目,并始终保持专一和简洁。”

  姚驰认为,在积累举办现场大会经验的基础上,运用AI等技术,并选择具有互动性的平台,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完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虚拟的世界科幻大会。

  “你们认为未来还有哪些国家将会举办世界科幻大会?”临近沙龙结束,拉格洛夫提问。“冰岛,巴西,南非有可能。”“埃及的机会也很大。”“我认为是印度。”现场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就足以代表未来大会的国际化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