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繁星点点,状若“星云”的成都科幻馆灯光流转,在人们的笑容与掌声之中,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落下帷幕。
过去的5天时间里,来自全球的科幻作家、科幻迷、科学家、从业人士们带着对科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相聚成都,拥抱科幻的“共生纪元”,共同见证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的诞生。
时间倒回10月18日21时,拥有80多年历史的法槌在成都科幻馆雨果厅落槌,这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来到中国。
大会荣誉主宾罗伯特·詹姆斯·索耶用一部短片开启了世界科幻大会80年时光穿梭之“门”。会场上,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今天在座的一些年轻人是第一次参加世界科幻大会,而接下来的这几天在他们心中种下的种子,将永远改变他们的生活。”
彼时的馆外,1000架无人机编队飞上天空,光影幻变之中,奇点爆发、恒星诞生、新星登场的宇宙场景一一呈现。最终,画面定格于太阳神鸟,神秘绚烂的历史与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与现代科技融汇成“在成都遇见未来”。
纵目视天下,爱此宇宙宽。
科幻,是面向未来的崭新叙事,它植根于历史,彰显于现代,更指向人类共同的愿景——给岁月以文明,赋生命以美好。
成都,这座拥有4500年文明史、2300年建城史的城市,在新时代不断焕发出新的风貌。科幻梦想与现代城市的交相辉映,折射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成都大运会之后,一场科幻的国际盛会,让世界的目光再一次聚焦成都。人们看到,中国的科幻正在走向全球,而当“科幻之都”擦亮它的鲜明标识,这背后,更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开放的胸怀,满溢的活力与幸福感。
▲ 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机器狗“笨笨”巨型雕塑在成都科幻馆吸引了众多目光
(一)
2023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成都科幻馆,三面环湖、一面朝山,它由无数云雾状的星体结合,无边无界。天气晴好的时候向远方眺望,西岭雪山遥遥可见。
10月17日晚,距离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还有一天。刘慈欣背着包拖着行李落地成都。
驱车前往入住酒店途中,成都科幻馆是必经之地,对这位被幻迷称作“大刘”的科幻作家说,它“就像降落在湖畔的外星飞船。”
大厅的采光顶,从三星堆金箔面具获得灵感。1382平方米的“科幻之眼”,寓意宇宙138.2亿年的历史。日夜交替间,阳光、星光从“科幻之眼”流淌进中庭,古蜀文明与现代文明穿越数千年相遇。
科幻,最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将人类的想象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映入现实。
对于成都,这意味着从古至今的探索。在“天圆地方”还是普遍认知的数千年前,古蜀人就将目光越过巍峨的昆仑山,投射到了浩瀚太空当中,为后代留下无数可供书写和歌颂的“太空史诗”。
成都城西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超越时代想象的技术,成为科幻作家文字中绝佳的灵感来源,更植根于对未知的好奇与求索。
1944年,成都望江楼附近出土的唐墓中,发现了一幅约一尺见方的茧纸刻印《陀罗尼经咒》残片,这本书籍被公认为目前国内收藏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两宋时,成都的印刷技术引领世界,堪称“宋时蜀刻甲天下”……
在印刷技术强有力的支持下,宋代成都还诞生了世界第一张纸币——交子,比西方早了600年。这对于当时使用金属货币的世界来说,无疑也是个极为“科幻”的事。
千年岁月匆匆而逝,今天的成都人依然敢于想象、勇于探索,在科技发展上继续书写着属于成都的“科幻”故事。
距离金沙遗址不远,就是成飞集团。在这里,研发出了令世界震惊的空天战机歼20,2011年首次亮相、2017年正式列装中国空军。
歼20的出现,让中国的空军力量站在了世界前列,其极具“科幻感”的造型,也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C919国产大飞机、人造太阳、合成生物、脑科学应用……今天的科幻作家,将成都曾经的“现实”写入“科幻”;今天的成都人,则将更多曾只存在于“科幻”的事物变成现实。
(二)
伏案工作数小时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郭骁来到阳台,眼前是水质清澈、波光粼粼的兴隆湖,湖畔,则是拔节生长的各类科研机构。
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间,他见证了周边科研机构的从无到有,一个个高端科研单位成为了自己的邻居——
不远处,成都科创生态岛作为成都市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正加快建设。凤栖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也正将工厂“搬上楼”;成都超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全速运转,10亿亿次/秒的最高运算速度为基础科学、人工智能、城市治理等30余个领域提供充沛的算力资源……
充满科幻意味的“人造太阳”也在兴隆湖附近,“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人类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和层出不穷的未来科技。”郭骁说。
科幻,挑战人类想象力的极限,也孕育着更大的产业空间。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等日前发布的《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
放眼全国,各地布局科幻产业的步伐正在加快。以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为战略定位的首都北京厚积薄发,围绕石景山首钢园打造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武汉光谷以科幻产业为切入口,成立元宇宙研究院,逐步加码在文化产业布局……
在本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得主海漄看来,成都几乎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已经具备科幻全产业链的城市,“或许现在就正处于爆发的前夜,而科幻大会,就是一次契机。”
科幻产业建圈强链,成都正逢其时。
世界科幻大会上,《科幻产业成都共识》发布,“天问”计划亮相,总投资约80亿元的科幻产业项目签约成都——既有能打造科幻电影、科幻公园、科幻沉浸式体验等成熟业态的头部公司,也有瞄准情景剧、游戏、元宇宙等新业态新赛道以及进军场景消费的新力量。
科幻产业之外,锚定新质生产力,有关未来的想象,成为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仰望星空——从“华龙一号”核电设备到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从“天宫二号”到“蛟龙号”,从世界上首款采用高温超导技术的磁浮工程样车到西部首个国家超算中心……一批具有“成都印记”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喷薄而出”,在多领域国际赛道“并跑领跑”。
脚踏实地——瞄准未来新赛道,人工智能、5G通信、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行业头部企业加速落地,集聚创新“强磁场”,激活科技“主引擎”,成都已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5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
通过科幻与科普、教育的融合,激发青少年想象力、创造力,接续创新的动力。
打造“蓉城小小科学家”品牌,成都举办的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约30万余名师生参赛;通过“科学美空间”项目建设,在全市科普基地的基础上,评选出30个优质科普体验场景,将科学元素融入城市建设……
在成都的科技创新热潮中,每一个创新的火花,都在为成都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更加光明的“创新云图”。
(三)
10月21日,万众期待的“雨果奖”揭晓,奖杯上,一只从时空隧道探出头来的大熊猫为获奖者喝彩,也将新的城市坐标融入了这一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菁蓉湖边,深秋的风吹醒了“星云”,点燃了热情,如同两个多月前的东安湖畔,成都大运会主场馆燃起的熊熊火焰。
成都之西,郫都区聚焦“三个做优做强”,借科幻大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成都之东,大运会比赛和训练场馆,众星拱月般围绕着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与全域同频共振……
成都的“市之大事”,蕴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翻越龙泉山,跳出“两山夹一城”的地理框架,迎来“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以重点片区为突破,推进“三个做优做强”;“四大结构”优化调整,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菁蓉湖再往西,龙门山脚下,滔滔岷江经过都江堰,言说着纵贯千年的山水锦绣。东安湖再往东,龙泉山的另一边,天府国际机场神鸟展翅,通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的城市坐标,关乎“高质量”“经济圈”,更关乎“生活圈”“新体验”。
天府艺术公园,双年展释放着“时间引力”,22个国家和地区的235位艺术家创造出一场艺术盛宴。
非遗博览园,非遗节促进交流互鉴,47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各省(区)市的6000余名非遗传承人让中华传统文化照亮现实。
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金熊猫奖组委会征集到的7024部作品涵盖五大洲,共104个国家和地区……
每一个城市坐标,都藏着城市与世界的对话。当一个个耀眼的坐标在成都不断涌现,中国西南的这座城市,也在持续的开放中,日渐成为世界的新坐标。
(四)
有人说,世界科幻大会,是全世界最有想象力的一群人跨过文化和语言的壁垒,在科幻感召之下的相聚。
为什么是成都?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基于对这座城市的切身体验,对“人”的体认与感知。
“这是一种被接纳的氛围,一种归属感。这座城市的人们一直抱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他们对于未来有着持之以恒的信念。”这是“90后”插画师聂慧征给出的答案。
2018年春天,他从北方来到成都。武侯祠、高新区、天府绿道……有关成都的记忆与感受,让他创作出了《Hi,成都》九宫格漫画,描绘出一个未来感十足的“科幻成都”。
《科幻世界》前总编辑谭楷最难忘的场面之一,就是1991年的世界科幻专业协会年会。这场年会被公认为中国科幻的里程碑。
“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幻作家围绕三堆篝火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竟夜狂欢。哪怕几十年过去了,我现在都印象深刻。”
从对于市井生活的热爱,到对于辽远未来的向往,从古蜀文明的巧夺天工到现代城市的欣欣向荣……谭楷说,正是不同历史时期累叠起来的资源禀赋,与多元包容的城市气质相结合,组成了成都科幻之城的基因。
不管是创作科幻文学,还是发展科幻产业,进而延展到一座城市的发展,人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乐观、积极、多元、包容、开放、友善……从人的身上,我们看到城市精神最质朴、最原始的细胞。
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和时代要求的体现,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动态演进的。
从汉代“列备五都”,到唐代的“扬一益二”,蜀地传统的文化风俗在与中原和楚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中,不断推陈创新,迸发出强韧、厚重的生命力。
进入现代,迈向全球化,日渐走向世界舞台的成都,通过一次次国际化盛会,让更多人记住了它朝气与活力的样貌,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这座城市也不断丰富着属于自己的城市精神。
两个多月前,成都大运会的赛场内,大学生运动员挥洒激情与汗水,赛场外,绿道骑行、登山观日,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
两个多月后,世界科幻大会会场内外,都涌动着属于科学与梦想的热情,作家们的碰撞、“幻迷”们跨越五洲的同聚、孩子们在科幻展上的好奇与求知……这些都在证明——我们对世界对未来充满着无穷憧憬,这种对于人生的求索,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内心。
城市精神,归根结底是人的精神。一个最为朴素的道理是——只有让生活在城市里的市民都感受到幸福,都有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城市精神才能真正被市民所接受、认同,并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体现到日常行为之中。
到成都街头走走看看,人们体验与感受到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国家宏愿、时代洪流、历史选择,与城市跃升到更高发展能级后的自我追求,正在激荡出成都崭新的城市精神。
它是兴隆湖畔一个个科学创新平台的勇立“源”头,是街角咖啡店中的慢生活和新时尚,是爱心钱盒、爱心冰箱带来的一场又一场爱心接力,是凤凰山体育公园响起的助威与呐喊,是世界科幻大会上一个个奇思妙想开启的未来空间……
银河闪闪,横亘天际,烁古耀今的瑰丽星辰,见证着新征程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始于仰望与思考,探索的旅程早已开始,并仍将延续。2100多万成都人,正在这最好的时代,以奋斗、以求知、以恒心、以信念、以勇毅……在人生中,也在城市中,继续书写着自己的梦想与光荣。
浩瀚苍穹下,现代化城市的未来叙事持续展开,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也终将与自己追逐的星一起绽放光芒,闪亮天际。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马玉宝 吴喆 吴亦峥 吴怡霏 白洋 黄雪松 摄影 刘阳 熊一凡 魏麟潇 责任编辑 曾书睿 编辑 罗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