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
这个10月,满眼是未来,处处有想象。
10月18日-22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召开,全世界最有想象力的一群人由此相聚。
他们跨过文化和语言的壁垒,在科幻感召之下,开启“共生纪元”,在成都遇见未来。
仰望星河,穿越时空,科幻大会的召开,为想象营造出更宽阔的空间,为科学开辟出新的表达方式,为人们向往美好提供更多途径。
想象力风暴之后
什么会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成都科幻馆“星云”深处,已近耄耋之年的德文·麦卡洛穿梭于多个科幻沙龙展厅之间。
披着长长的白发,留着长长的白胡须,对比周围来来往往的年轻幻迷,他,很“科幻”,很“穿越”。
“没错!确实是‘穿越’而来的。” 作为资深幻迷,麦卡洛已经参加了近50届世界科幻大会,但这次,他说,“这里的科幻氛围不亚于任何一场科幻大会。”
漫步“时空隧道”,望向“科幻之眼”,流光溢彩的“星云”科幻馆确实非常耀眼,但精彩也绝对不止于“星云”。
奇幻光影中,太阳神鸟从开幕式舞台中心扶摇直上,游历星系,直抵6500光年外的“创生之柱”。这般宇宙穿梭,实现了古蜀人延续3000年的愿景,也开启了现代人下一个千年的期盼。
时间最具魔力。当刘慈欣与一群成都师生完成“十年之约”,大家发现,原来可长可短的十年,足以让热爱在心中生根发芽。
万众瞩目中,“雨果奖”揭晓。奖杯上,一只大熊猫从时空隧道探出头来,获奖名单中,有中国作家海漄的名字,中国科幻力量由此再一次释放。
当200场幻迷沙龙掀起头脑风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共同阐释了“共生纪元”的核心要义。
“未来像盛夏的大雨,在我们还来不及撑开伞时就扑面而来。”
回想起刘慈欣当年的获奖感言,确实,未来已至,改变已来!
身着纯银色戏服,画着川剧妆面,身前有一面三星堆青铜面具造型的鼓,旁边立着一个多维度的天球仪,面对“川剧幻梦机械姬”,大家直呼“泰裤辣”!
酷的是她身上彰显出的反差感,似乎能看到传统与创新的平衡点,也能找到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
这不仅让人想到另一个问题——
成都,拥有4500年文明史的古老城市,如何与“科幻之都”这一如此现代的名称挂上钩?
1991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国际科幻交流活动,就是在成都,成都诞生的《科幻世界》是“中国科幻小说大本营”,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幻“银河奖”“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都在成都孕育……
中国科幻曾在成都发展并走向世界,是成都被称为“科幻之都”的重要原因,但绝不仅仅如此。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证明,在“天圆地方”还是主流认知的数千年前,古蜀人就将目光越过高大巍峨的昆仑山,投射到了无穷无尽的浩瀚太空当中。这是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
两宋时,成都的印刷技术引领世界,基于此,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比西方早了600年。这是融入血脉的创新精神。
从汉代“列备五都”,到唐代“扬一益二”,蜀地传统的文化风俗在与中原和楚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中,不断推陈创新。进入现代,迈向全球化,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成都的城市内核日益丰富。这是与时俱进的包容精神。
积极探索、善于创新、开放包容,一脉相承的城市精神涌动着,可以进一步回答“为什么是成都”的疑问。
而城市精神,正为成都打开全新的发展空间,将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高度。
科幻大会
10月17日晚,距离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还有一天。
刘慈欣背着包拖着行李落地成都,当他驱车前往入住酒店途中,经过了成都科幻馆“星云”,不禁感叹,“充满未来感的建筑,特别是在晚上,就像降落在湖畔的外星飞船一样。”
城市的另一边,停着另一艘“飞船”——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馆。2个多月前,另一场世界级盛会在这里点燃焰火。
从大运会到科幻大会,城市的显眼地标从东边移到了西侧,人们的视觉焦点也从身体竞技的赛道走向想象力比拼的舞台。但从两大盛会中,总能得到很多相同的启示。
比如,关于青春与未来——
吴艳妮说,“一代年轻人的精彩表现,可以影响下一代年轻人。”刘慈欣说,“青少年是科幻作品最重要的受众群体,也是未来科幻得以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比如,关于突破与探索——
也许,葡萄牙选手打破了尘封近26年的赛会纪录的时候,和“手机之父”马丁·库珀设计出第一部手机的时候,有一样的心情。
比如,关于成都与世界——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一次来到中国西部,选择了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次进入中国,也选择了成都。当世界将目光投向成都,成都也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铺开城市的地图,天府艺术公园,双年展释放着“时间引力”;非遗博览园,非遗节促进交流互鉴;天府国际会议中心,金熊猫奖着力国际化与开放性;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天府书展首次设立国际馆……成都与世界的对话,浓缩在一个个城市坐标之中。
以“三城三都”为载体,当一个个耀眼的坐标在成都不断涌现,当记忆中的洼地成长为各个领域的高地,中国西南的这座城市,也日渐成为世界的新坐标。
科幻大会
“星云”里,有一家约300平方米的文创商店,一直很热闹。其负责人是赛凡科幻空间创始人、未来科幻大师奖创始人孙悦。
2023年的春节,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上映,赛凡科幻空间发起官方授权的模型周边众筹项目。
8天后,众筹金额被推上了1亿元,打破中国文娱类众筹纪录,成为淘宝最快破亿的IP衍生品。
这,只是科幻产业中的冰山一角。
10月20日,世界科幻大会首届产业发展峰会举行,21个签约项目总投资约80亿元。现场,还发布了成都科幻产业机会清单,涵盖项目40个,释放380亿产业发展机会。
刘慈欣说,在一个科幻产业开始起步的时代,成都依然走在全国前列。
科幻产业,究竟是个多大的风口?
《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未来3年,科幻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级。
面临这一新赛道,放眼全国,各大城市跃跃欲试。
北京围绕石景山首钢园打造了全国首个科幻产业集聚区;
上海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区级科幻协会浦东新区科幻协会;
深圳支持成立国内第一个科幻公益基金,设立科研中心开展科幻研究;
南京创办全国第一个科幻电影节,打造科幻生态谷;
武汉光谷以科幻产业为切入口,成立了元宇宙研究院;
……
大家都想在未来发展中抢占先机、掌握主动。
至于成都,在MORE VFX、可可豆、赛凡科幻空间等一批行业企业的加持下,“科幻+教育”“科幻+文旅”“科幻+动漫、电竞、潮玩”等业态持续涌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逐步发展完成。
放眼科幻关联领域,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已聚集华为、京东方、极米科技、完美世界、峨影集团等1000余家企业,并正布局量子科技、6G通信、合成生物、超级高铁、扩展现实(XR)、脑科学应用等未来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科幻产业的发展注入力量。
科幻大会
伏案工作数小时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的郭骁走到阳台,看着眼前波光粼粼的兴隆湖,有些感慨。
在这里工作的几年间,他见证了周边“高端邻居”们从无到有、从有到强——
成都科创生态岛作为成都市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正加快建设;
凤栖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计划着将工厂“搬上楼”,打造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的新模式;
成都超算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全速运转,10亿亿次/秒的最高运算速度为30多个领域提供充沛的算力资源;
充满科幻意味的“人造太阳”不断刷新纪录,试图提供解决能源危机的最优解……
郭骁感受到了一股非常强劲的推背感。
肥沃的土壤会滋养出累累硕果,强劲的脉动可以为国之重器持续输血。
从歼20到国产C919大飞机,从“天宫二号”到“蛟龙号”,从“华龙一号”核电设备到世界上首款采用高温超导技术的磁浮工程样车,一批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被烙上“成都印”,在多领域国际赛道“并跑领跑”。
瞄准未来赛道,成都鲜明提出,将更突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中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
如今,在成都,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行业头部企业加速落地,这里已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15万家,独角兽企业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7家。
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全力推进,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正式揭牌,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建设,成都,正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
科幻大会
“看机器人舞团齐舞,遛机械狗宠物,这些曾经都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现在却在现实生活中肉眼可见,科技发展太快了!”2023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上,一系列“黑科技”让市民大开眼界。
持续创新的前沿科技,在塑造未来城市景象、改变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2023年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上,相比于单一的智能家电,全屋智能显现出极大优势;成都地铁9号,证明全自动运行不再是幻想;智慧城市的建设,让更多便捷的智慧场景触手可及……
如果说科幻预见未来,科技创造未来,那科普,则能将科学的声音传播得更广。
成都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了38届,每年约30万余名师生参赛。结合天府粮仓、大熊猫、三星堆、航空航天、食品安全等元素,相关亲子科普研学活动持续开展。通过“科学美空间”项目建设,更好的科普场景走进了大家的生活。
科普活动在成都播撒下的科学种子,将持续在城市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科技创新积蓄不竭动力,滋养科幻产业持续发展。
每一个脑花都能迸发出让人惊叹的火花,每一份想象都能推动不可思议的景象。
未来世界的大门已被推开,今天,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闭幕,其实,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吴喆 马玉宝 吴亦峥 吴怡霏 白洋 黄雪松
摄影 刘阳 熊一凡 魏麟潇
视频 胡智超
编辑 周杨云
校对 蔺虹豆
审核 饶竹舟
监制 杨扬
部分图据新华社、成都日报资料图、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