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7月底启动整体搬迁,8月中旬实现正常生产,已在这里扎根了三个月。”11月9日下午两点过,成都必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必控科技”)生产部副部长雷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06年落地成都以来,该公司一直在中心城区进行航空航天等领域电磁兼容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随着订单增加,产能扩大,原有3000平方米的场地不够用了,后来虽然在成都市区打造了几个分厂,但给生产制造协同发展带来不便。于是,公司不停寻找新场地,最终整体搬迁到成都未来科技城智能智造产业园。

  距离必控科技6公里处的一个浅丘地带,是由民航二所打造的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现场建设如火如荼,用于开展各类培训、科普活动的航站楼已建成,未来,这里还将打造飞机模拟跑道、滑行道以及民航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同样在成都未来科技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74个主要单体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预计明年投用。

  成都未来科技城由成都高新区开发建设,航空航天产业是其主导产业之一。采访当天,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服务局看到,这里摆放了航空航天产业“招商地图”,一场产业发展的“挂图作战”正在打响。

  “一手抓项目招引,一手抓建圈强链,希望尽快实现航空航天产业‘串珠成链’。”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

  ▲成都未来科技城

  一批航空航天项目落地

  吸引智能网联企业跨界求合作

  11月9日上午,走进成都未来科技城发展服务局办公大楼,记者便被大厅展示的航空航天产业“招商地图”所吸引。该地图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划分,每个链条都梳理了当前龙头企业。瞄准这些潜在的招商目标,每个业务处室都在促招商。

  “早上一个已落地高新南区的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企业团队前来对接,得知民航二所围绕智慧民航在成都未来科技城打造全国首个模拟验证机场后,找我们牵线对接合作。”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

  这一“跨界动作”有何考量?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在城市道路车路云协同方面有技术积淀,他们分析,随着机场数字化改造成为趋势,诸如智慧空管等业务空间会增大,原本适用于车路云协同的技术经改进后,或可用于机场业务。他们希望通过我们对接潜在的合作伙伴。”

  而到成都未来科技城寻求“合伙人”,是缘于这里落地了一批航空航天领域的项目,“尤其是民航二所目前拥有一些智慧空管业务,正在建设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会有一系列创新实验室落地。”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得知企业来意后,他们立即向民航二所对接联系。

  类似的政府部门促市场主体合作的情形,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成都未来科技城于2020年启动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同步开展,航空航天成为我们重点打造的主导产业之一。”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背景下,成都未来科技城正瞄准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工业无人机、航空发动机等重点产业链开展招商引资。

  近日,成都睿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宝科技”)睿宝科技产业园在成都未来科技城开工启动建设,标志着成都未来科技城航空航天产业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容。

  上述相关负责人还透露,落地于此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天府校区74个主要单体已实现主体结构全部封顶,正在进行精装修施工,预计2024年投用。“随着师生的逐步进驻,最终将达到3万人的入驻体量,为园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政府牵线搭桥

  企业扎根未来科技城 “1条产线增至6条”

  在睿宝科技落地之前,已经有一批企业扎根成都未来科技城,并实现稳产。11月9日下午两点过,必控科技车间内,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一条约30米长的工序产线上布局了自动化生产设备,经过工艺流程、数字化的改造,从投料到零部件出来,可替代人工操作;在另一个作业区间,一条“智能柔性装配线”正将不同型号的零部件自动传输到相应的工位供操作人员取用。

  雷雨透露,采取“智能柔性装配线”,可在同一时间、同一产线向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操作人员供应相应的原材料,实现了“物动,人不动”,提升运输效率,实现了混线生产。

  ▲必控科技车间

  “可实现每年5万-6万台滤波器的产能,目前年产值达2亿元。”雷雨介绍,今年8月,公司产线从成都高新南区搬到成都未来科技城,这缘于一次“偶然”的政企交流,“成都高新区举行政企座谈会,我们提出,现有场地不能满足订单生产任务,正在寻找新场地。”

  必控科技2010年落地成都高新区,一直在天府软件园从事滤波器产品研制和生产,拥有3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产量上去了,场地不够用了,而场地受限成为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一道坎。”雷雨回忆,企业的诉求,让政府部门上了心,“成都未来科技城主动邀请我们入驻,并在场地、政策、员工住宿及通勤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最终促成企业落地。”

  “我们已累计打造超5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载体,还配套建设了员工宿舍等生活设施,企业可拎包入住。”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区域用地布局规划,未来科技城拥有1.5万亩工业用地,可解决入驻企业后续用地需求。

  “必控科技现有员工240余人,今年7月底整体迁入未来科技城,目前入驻的大楼办公面积达1.1万平方米,底楼被设计为各类实验室,二楼、三楼分别作为仓储和生产场所。”雷雨介绍,根据公司的战略布局及发展策略,集团公司同时和未来科技城签署64亩的自建场地用地协议,新场地会建设技术中心、办公大楼,智能仓储及各种配套厂房等,目前项目已进入设计阶段,“产线会从现有的1条增加至6条。”

  ▲必控科技车间

  园区正系统谋划产业建圈强链

  着力构建“5+5”产业生态体系

  供应链的完整性成为入驻企业的关注点。“我们尤其看重园区供应链配套和协同创新生态的打造。”雷雨说。

  “成都部分企业为我们提供原材料,比如,一些机加工产品的本地配套率达到90%,整体看,成都本地配套率达到70%。此外,原材料供应商还来自浙江、福建等地。”雷雨说,长远看,企业期待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升,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一边是市场主体对自身供应链建设的新期待,一边是成都未来科技城正在对产业建圈强链进行系统谋划。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企业、研发平台、高校院所等机构落地,加快构建产业生态成为一项关键任务。”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谈及航空航天产业背后的布局缘由,最为重要的一点是积极响应成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加之这里处于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范围,因此,航空航天产业被确定为成都未来科技城的主导产业。

  ▲成都未来科技城

  此外,成都高新西区、高新南区一批存量航空航天领域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普遍存在研发及办公场地不够用的情形,产业外溢之际,企业急需全新的承载地。于是,中心城区零散分布的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企业在投建新厂区时,成都未来科技城便主动招引这批企业落地于此。

  “目前,成都富凯飞机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四川海特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均有意将新厂区落地于此。”成都未来科技城相关负责人说,正在策划实施的“卫星互联网与卫星应用产业园”,占地面积达200亩,建设面积达30万平方米。

  该相关负责人还透露,正按照成都市建圈强链工作部署,持续加快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市场端资源集聚,同时强化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载体、服务机构、应用场景等政府端要素供给,着力构建成都未来科技城“5+5”产业生态体系。

  雷雨表示,一方面,会发挥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吸引一批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地,就近配套;另一方面,也期待成都未来科技城招引更多航空航天企业落地,为产学研创新提供更多潜在合作伙伴。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宋嘉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