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摄影报道

  最近,成都一家老人食堂“火”了,两荤一素的菜品仅需8元,令网友直呼“神仙价格”。

  “我们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8元暖心午餐,辖区内符合该年龄的老人在社区办理助餐卡即可享受。”青羊区文翁社区负责人介绍,目前社区食堂在城市中并不少见,很多社区都有开设。

  成都的社区食堂目前情况如何?以实惠方便为特点的社区食堂到底有多香?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老马路社区食堂:

  社区食堂服务对象全龄化

  65岁以上老人每餐有3元补助

  走进武侯区望江路街道老马路社区食堂,映入眼帘的是“这里没有什么特色菜,只有符合居民口味的家常菜”的标语。封面新闻记者发现,这里布置干净整洁,大堂内整齐地摆放着桌椅,有两到四人座,也有大圆桌,中午就餐基本能坐满,就餐的老人居多,但也有不少年轻人。出菜的窗口按照价格和类别放着各色菜品,素菜价格4元,荤菜价格为8元、12元、15元和20元不等,米饭1元,如果有需要还可以现场点小炒。

  “我每天都和老伴儿来这里吃饭,年纪大了,做饭不方便,做了饭还要收拾,太麻烦了,社区食堂是很好的选择。”今年79岁的江爷爷家住老马路社区,平日里和老伴两个人居住,他们在社区食堂用餐已经半年多了,大多数时候只有中午在食堂吃饭,晚饭偶尔来这里就餐。按一顿饭计算,两人的花费在28元到50元之间,味道也符合大众口味。

  和他有相同感受的是魏爷爷,今年62岁的他并不住在老马路社区,只是每周会来附近的第七人民医院新南院区输液。“之前只能在医院附近的餐馆吃饭,有的一条鲈鱼要卖80块,在这里20多块就能吃到,大大节省了开支,味道还不错。”

  除了王爷爷和魏爷爷这样的老人,现场不乏年轻面孔。“我是七医院的实习生,几乎每天中午都会来这里吃饭,今天我打了一荤一素一饭一汤总共13元,主打一个便宜实惠。”杭先生是一位“00后”,他到这里就餐是出于距离和价格的考虑。

  “2021年我们便开办了社区食堂,主要是为了解决‘空巢老人’‘带孙一族’‘奔波青年’无力采买、无暇做饭的现实问题,截至目前已为辖区居民提供就餐服务达12万人次。”老马路社区主要负责人介绍,每天中午、晚上社区食堂提供菜品近20种,可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一到就餐点,食堂人头攒动,每天服务达3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老马路社区食堂运营采取的是社区合伙人模式。“社区负责连接辖区资源,为食堂进行赋能、引流,由成都凯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出资建设和运营,通过‘公益活动+商业运营’相结合方式,提高社区食堂服务质量。”他举例,附近的七医院原有食堂服务到期,职工、病患就餐问题迫在眉睫,因此街道和社区进行沟通后,老马路社区食堂与七医院达成助餐协议,为院区职工、住院病患提供了供餐服务。

  “我们对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餐3元的补助,在支付时进行减免。同时,会通过微信群,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居民口味,及时更新菜品。对于行动困难的老人,或者不便来食堂就餐的医院家属、病患,我们还通过送餐车提供上门送餐服务。”凯万企业负责人黄杰介绍,非就餐时间食堂用地也会用于开办社区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文化活动1000余场。

  文翁社区食堂:

  仅为75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

  爱心商户自发供应 两荤一素8元

  和老马路社区全龄化服务模式不同的是,青羊区文翁社区食堂服务对象为75岁以上老人。

  “我们的规模不算大,食堂可同时容纳20人左右就餐,但我们的供餐对象仅为75岁以上老人。”文翁社区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社区食堂从今年9月25日起开始运营,就餐时间为每天11点到13点。

  封面新闻记者从现场看到,文翁社区食堂面积不大,门口摆放着一辆助餐车,上面写着“户口在文翁社区的75岁老人爱心午餐8元/人/顿”。食堂里面有几张餐桌和十多把椅子,墙面上还清晰地写上了本周菜谱,每日菜单搭配均为两荤一素,土豆回锅肉、青笋肉丝、炒冬瓜等多种菜品兼具口味与健康。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了解到很多老年人希望社区建设老年食堂,但是经评估发现,居住在本社区的8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同住或有保姆照顾的有200余人,夫妻同住的60余人,独居老人不足40人,真正对助餐服务有需求的占比较低。”文翁社区负责人表示,辖区内75岁以上老人只需要去社区办理一张就餐卡就能享受8元每人的午餐。

  她介绍,社区采用“社区和合伙人联盟”模式。“通过对辖区内餐饮商家进行走访,确定了与快餐店合作建设助餐点的方向,最终‘马蹄花’成为社区助餐点‘合伙人’。”

  “我们出资装修了助餐点,购买了餐车、餐具,共享厨房、厨师,按8元每人的餐标准,每天提供50份午餐。”“马蹄花”老板马先生表示,身边很多高龄老人面临就餐问题,自己本身是做餐饮的,也希望能为大家做点实事。

  据马先生介绍,两荤一素,店里保本应该在12元,每份菜收8元,让利4元左右,且店里每周都会提前与老人沟通,了解他们的口味,在下周为他们提供相应菜品。

  “我收入不高,又不会做饭,一顿要吃2碗饭,8元钱的午餐解决了我的大问题。”一直在助餐点就餐的袁爷爷对社区食堂赞不绝口,无论是价格和口味都让他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

  记者短评:

  社区食堂折射最朴素的消费追求

  多种模式运营需权衡价格与服务

  当前,在眼球经济时代和消费主义的冲击之下,各种餐馆“花式整活儿”“疯狂营销”,人们常常会为猎奇和噱头买单。

  与此同时,空巢老人、带孙一族、奔波于工作的年轻人等社会群体的吃饭问题也逐渐显露。因此,当“平价实惠”“方便快捷”“口味大众”的社区食堂出现时,不可避免受到社会关注与认可,在一片盛赞背后,折射的是社会大众对于吃饭问题最朴素的消费追求。

  封面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眼下社区食堂一般有三种运营模式,有完全市场化的,也有补贴的,还有完全公益性质的,但这三种模式也都有不可避免的困境。

  例如,完全市场化服务质量与运营规模都较为成熟,但价格也会相对偏高;完全公益性质虽然价格优惠,但服务质量或许会降低。因此,在多种模式选择下,社区如何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在服务与价格中寻求平衡,实现社区食堂的长远化、成熟化、系统化运营,未来还需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