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百花”绽放蓉城。一周后,“天问”扬帆出海。
代表着中国电影界至高荣誉的大众电影百花奖数日前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落下帷幕。熠熠星光尚未散去,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已从“蓉”起航。
北京时间8月12日,“天问”代表团将推介会开进了英国格拉斯哥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的现场,希望从成都出发,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科幻力量所闪耀的光芒。
“百花”与“天问”,一前一后,落脚与起航,都与成都这座城市深深绑定在一起,也让成都与“影视文创”的标签深深捆绑。
两桩盛事,是华语影视、文学创作舞台的至高点,也是一座城市的新起点,标志着成都在影视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力与全新跨越。
01
造梦之都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掌握“原创”密码
成都,一直是文艺创作者的“灵感秘境”。从金沙文明到都江堰水利工程,从蚕丛鱼凫神话到纸币交子诞生,创意与想象力赋予成都深厚的文化与浪漫的气质,也催生了一部又一部动人心弦的文艺作品。
生活在成都,处处滋生灵感,事事勾起创意。巷子边、转角处,随手一帧画面,可能都曾出现在影视作品中;随处一个场景,可能都曾是文艺故事的起点、源头。
电影《再见,李可乐》曾在宽窄巷子、锦里、都江堰等地取景;电视剧《故乡,别来无恙》里,则出现了太古里、IFS、双子塔;电影《爱很美味》中,不仅有太古里,还有老成都最有烟火气的紫荆菜市场,以及各种餐厅、小馆子;电影《前任3:再见前任》中,则能看到西村、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等场景……
▲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的“网红墙” 王勤 摄
数据显示,仅在去年,便有超过50个影视剧组在成都取景拍摄,其中《再见,李可乐》《故乡,别来无恙》等一批影视佳作收获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
善于“造梦”的成都,成了无数文艺创作者的摇篮。而其中,一群最是天马行空的人,以成都为大本营,让中国科幻在全世界星火燎原。
谈科幻,成都是实打实的创作高地。
1980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改编自毕业于四川大学的童恩正创作的同名小说。
《科幻世界》杂志社也诞生于成都,经过40余年的坚守,这里成为了“中国科幻小说大本营”。而这本杂志也是目前在中国乃至全球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文学专业期刊。刘慈欣的作品《三体》《流浪地球》等早已是科幻界的“顶流”,它们均首刊于《科幻世界》;中国科幻界最权威的三大奖项——银河奖、星云奖、未来科幻大师奖,也都诞生于成都。
▲武侯区图书馆的“科幻世界阅创中心”
除了文学作品,科幻影视也在成都结出累累硕果。爆款电影《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宇宙探索编辑部》……个个都有成都电影人的参与。
去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共生纪元,你我同在。中国科幻年,从成都出发!”——这一嘹亮之声,从菁蓉湖畔的成都科幻馆绵延至今。
▲成都科幻馆
一年未满,此时的中国科幻人已从“蓉”出发,携梦起航,邀全球科幻爱好者用华语续写科幻传奇。
“造梦”成都,不仅善造梦,能造梦,更能成为梦之起点,传递梦之音,让全世界聆听,也让全世界参与其中。
02
“活力”之都
加速聚集的产业上下游,正形成生态沃土
善于原创,是成都骨子里的浪漫。精于制造,则是成都反复锤炼的专业与技艺。
事实上,成都在影视文创领域的存在感,已远不止文学原创与影视剧镜头中的场景亮相。从拍摄、发行,到技术、后期,从台前到幕后,从出品到制作,乃至相关的影视金融服务方面,国内影视行业中的“成都分量”,都在日益看涨。
比如迪丽热巴、佟大为主演的《公诉》;郭晓东主演的《我的父亲焦裕禄》;黄晓明的新片《阳光俱乐部》等,都在成都拍摄、制作。而在郫都区的成都影视城,更是近年来各大剧组的“新宠”,行至其中,随处邂逅带着“长枪短炮”的影视剧组。
▲成都影视城
“成都虽然在影视领域是后发城市,但基础条件好,产业生态也已日趋完善”,成都影视城招商部副部长周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影视产业链条太长,一个作品的诞生需要无数环节。企业最看重的是“要啥就能有啥、想啥就能来啥”,这就是成都努力在做的事,“并且成都已经能够做到”。
看载体。成都市当前已经建成成都影视城、峨眉数字影像文创产业园、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等产业集聚区,园区内影视公司涵盖影视制作、出品、发行、宣传营销、协拍服务、放映播出等各大环节。
看硬件。以成都影视城为例,园区拥有52个演播厅、208个录音棚、2000多台高清和超高清摄像设备、4000多套后期制作设备,还有亚洲第一大摄影棚——“视界一号”。成都影视城管委会副主任江勇告诉记者,今年还将再建4个1000平米到5000平米的摄影棚。
看人才。成都拥有超10万影视行业从业人员,22万影视专业在读生。并且成都的影视人才培育有一个鲜明的优势,有高校资源作为支撑。成都影视城就背靠一所拥有超3万师生的影视类高校四川传媒学院。不止演员,还有摄影、场务、后期,在这里都有取之不尽的人才。
加速完善的生态,让企业纷至沓来。而争相落地的企业,又带来了更好的生态。比如百花奖在成都举办期间,国内头部喜剧传媒公司春光好与成都签约,将打造“喜剧中国梦工厂”,并表示作为链主企业,将分批把80%的上下游企业引入成都。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颁发 陶轲 摄
不仅如此。百花奖期间,120余个影视相关项目落地、投资额超170亿元,六大重点项目现场签约……一场“百花”,为成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搭建起宽广的舞台。
03
全新跨越
科幻成都+影视成都=王炸组合
与已成立60余载的大众电影百花奖不同,“天问”是全新的声音。
它萌芽于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期间,诞生于科幻文化基因深厚、科幻产业蓬勃发展的成都。“天问”并不仅仅是一场科幻文学大赛,它一出生,就拥有极强的产业导向。挖掘的不仅是华语科幻文学作品与作者,更是科幻游戏、动漫、影视等一系列从业者与好产品。
因而“天问”出海远赴格拉斯哥进行推介,既是向全世界发出“天问之约”,亦是推动科幻创作与产业的国际合作,让科幻在全产业链条上全面开花结果。
▲格拉斯哥推介会现场
成都是有这份话语权的。去年在世界科幻大会召开期间,《2023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披露出一组产业数据:2022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877.5亿元,成都科幻产业以200.18亿元的规模占比近四分之一,稳居中国城市科幻产业发展第一阵营。而《2023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则显示,2018年至2022年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为1276.3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9.11%,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从明确提出规划建设中国科幻产业园,再到聚集科幻出版、影视、游戏、装备等关联企业千余家,成都科幻全产业链生态圈全面构建,科幻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远高于全国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规模可观,成长迅速,而在科幻产业之中最被期待、体量最大的一环,正是科幻影视。
此次在蓉召开的百花奖举办了专门的科幻电影论坛。也就是说,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成都的影视产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有风格——科幻+影视,真是王炸组合。
▲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科幻论坛暨成都电影产业专场推介会 陶轲 摄
以“科幻”为关键词,成都电影正面向未来。从《流浪地球》到《宇宙探索编辑部》,备受瞩目的科幻大片与成都的关系,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更是文化和精神上的共鸣。
而成都也正瞄准这一特色,放大这一优势,打科幻+影视的“王炸”牌,谋求全新的跨越。
“我们将在成都科幻馆一带打造影游联动的集群等”,周刚告诉记者,成都影视城已在发力,要围绕科幻IP,打造文旅、周边文创、游戏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让影视文创产业的价值不仅从作品中来,更从IP中来。
此前在“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大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张弛就曾提到:“希望通过大赛的举办,搭建中国与世界科幻的交流平台,塑造成都科幻之都的城市品牌,强化全产业链科幻文化供给,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幻中心城市。”
可以预见的是,以成都为起点,更多科幻作品将开花结果,更多影视产品将长成参天大树。
从“百花”盛放到“天问”出海,都是成都奋力打造“三城三都”的道路上,演绎的城市魅力、呈现的万千气象。沿着这条道路,成都正迈步飞跃。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