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3月25日,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召开“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工作媒体吹风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于当日印发,提出力争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2024年,成都聚焦AI芯片、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加快构建“1+3+1”产业体系,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实现“双千突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相关企业突破1000家,算力规模达到8700P,5个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实现了“零”的突破,综合实力排名西部第一。
2025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链将如何发力?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人工智能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和路线,提出将聚焦高品质特色产业园、产业创新联合体、AI三要素、“AI明日之星”企业、“人工智能+”行动、重点项目招引促建、产业生态保障七个方面重点发力。
聚焦“高品质特色产业园”,成都将以大模型和机器人为“立园”方向,按照“4+3”梯次打造计划,“省—市—区”三级主管部门联合打造4个首批“样板”特色产业园,推动四川天府新区重点打造兴隆湖AI大模型创新应用产业园、成都高新区重点打造新川之心机器人公园和诸葛空间、武侯区重点打造悦湖科技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园、成华区重点打造龙潭机器人特色产业园。
聚焦“产业创新联合体”,成都将组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联盟,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推动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组建产业创新联合体不少于10个,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协同攻关,培育多智能体、行业大模型、智慧航空、智慧医疗、警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细分产业集群。
聚焦“‘AI明日之星’企业”,成都将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原则,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建立“一企一案一专班”服务机制,围绕技术创新、场景供给、金融赋能、人才引育、宣传推广等编制个性化、定制化培育方案,力争引育10家“自主创新强、应用水平高、行业位次优、辐射带动好”的人工智能全国百强企业。
聚焦“‘人工智能+’行动”,成都将围绕生产、生活、城市治理,聚焦警务、养老、赛事、文旅、商务、展会、农业、教育、城管、应急、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通过行业需求、产品供给“双向奔赴”,打造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70个。例如,在推动行业需求牵引方面,在公安领域打造机器人警务应用场景,在教育领域打造“人工智能+”教学试点场景,在城管领域打造智慧路网场景等。在产品供给谋划方面,推动重点企业打造养老机器人场景、楼宇服务机器人场景等。
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工作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还将全面开放真实应用场景,“一月一主题”组织用户与企业开展机器人产品供需对接,动态发布一批“机器人+”机会清单,“揭榜挂帅”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迭代”一批高科技高质量产品,全力建设机器人“无处不在、无时不用”的产业生态雨林。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