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四川成都摄影报道

  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环境部门的根本任务和职责所在。

  11月6日,在四川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聚焦“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上持续发力”上,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钟承林在谈及生态环境部门常态化发现问题时透露,今年,省生态环境厅联合财政部门修订举报奖励办法,鼓励公众帮助职能部门发现问题。

  “这项政策实现了正向激励,有力地提高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钟承林表示,今年来全省已兑现有奖举报182件次,涉及奖励金额1.95万元。

  同时,还积极运用“12369”“12345”举报热线和问政四川、麻辣社区等网络问政平台,注重从网络上获取问题线索和信息。

  整体上看,全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推动发现问题常态化、机制化。

  “全面强化常态化暗查暗访。”据钟承林介绍,这是平常情况下发现问题的主要手段。近两年来,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改进发现问题的方式,全面强化“四不两直”暗查暗访,健全省、市、县三级常态化暗查暗访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加大了交叉执法力度,“今年,我们抽调督察执法骨干力量,分片区开展交叉执法检查,特别是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了9大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并查处一大批突出问题。”

  同时,还借助科技手段让问题发现更加及时和精准,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

  钟承林谈到,将问题排查情况纳入生态环保党政同责考评,对主动上报问题且积极推进整改以及问题整改有成效的地方,实行差异化扣分,有些免予扣分。这样既保护地方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又能够及时推动整改。

  通过一系列措施,有力提升了常态化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是要推动问题解决。

  对此,钟承林介绍,在推动问题解决方面,强化过程管理,坚持紧盯问题督办,定期通报调度,专案督办,一盯到底,全过程管理。严格销号管理,对于达不到销号条件的,责成相关部门重新整改,直到整改彻底成功才销号。发挥监督的合力,我们建立了行政监督与纪律监督的贯通机制,严肃查处生态环境损害以及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的行为,有力地推动了问题整改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