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行晓艺 文/图

  2023年四川省兔出栏量1.79亿只,产值超250亿元,已连续30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年消费兔2亿只以上、兔头3亿个以上,占全国兔肉消费量的60%……两组数据显示,四川的兔肉生产和消费均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养兔和兔肉消费大省。

  “爱吃兔兔”的四川迎来好消息。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四川肉兔产业集群成功入围,成为全国首个以肉兔产业为建设内容的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将在自贡、乐山2市7县(区)实施。

  “此次立项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2亿元,支持肉免供应能力、强链融链能力、营销体系能力、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助力四川肉兔产业‘蹦’上新台阶。”四川省畜牧总站相关负责人说。

  养兔大省,将如何抢抓机遇,“兔”飞猛进?

  发挥优势 持续攻关种业“芯片”

  “这批兔子这几天就能出栏,有近600只,产值大概在35000元。现在兔场年出栏肉兔可达20万只。”6月17日,自贡市荣县古文镇,在自贡市科原农业有限公司的兔场里,总经理曹全洪告诉记者。

  自贡市科原农业有限公司即将出栏的肉兔。

  像曹全洪这样年出栏肉兔20万只以上的大户,在自贡共有8家。2023年,自贡肉兔出栏达4509万只,位列全省第一。

  同样在乐山市犍为县,逐渐形成以四川金博恒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兔养殖基地为引领的发展格局,该公司年出栏量达300万只。目前通过协同推广等项目推广先进技术及现代养殖设备,犍为大大提高种兔性能,年新增出栏商品肉兔8万—9万只,新增产值500万元以上。

  肉兔养殖,一直是四川的优势。目前全省有规模兔场430个,其中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兔场53个。2023年全省肉兔规模化养殖比例达51%。

  虽然是全国肉兔第一养殖大省,但四川的兔肉产量也仅能满足本地市场的80%左右。供应能力不足,推进兔种业研究是关键。当下,四川正力图将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天府黑兔、川白獭兔等自主品种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近几年已在自贡、乐山、巴中等地推广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和天府黑兔。蜀兴1号肉兔配套系是省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兔配套系,更填补了适宜川渝地区鲜食需求的肉兔种源空白。

  “我们的育成品种在生产效率、种兔选育强度、先进育种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兔业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得知《通知》印发,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兔研究所副所长李丛艳指出亟待攻克的难点。在她看来,这与四川重引进轻选育、企业缺乏高端育种人才以及良繁体系建设不完善有关,关键还是要在建立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平台、加强核心育种场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兔种业企业等方面下功夫。

  自贡正在建设国家级西南肉兔产业教育培训基地和国家级核心育种场,通过与中国农大、四川农大、四川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创立自贡肉兔科技研发团队,引进、培育适合自贡地区养殖的优良肉兔品种。

  拓宽赛道 加速“炒香”预制菜

  6月17日,自贡市谭八爷商贸有限公司,半自动化的流水线上,经过清洗、宰切、炒制、冷却、包装等环节,一袋袋冷吃兔销往全国。“2023年公司冷吃系列线上累计销售超5000万袋。”公司总经理谭文刚说。

  自贡市谭八爷商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炒制冷吃兔。

  就自贡而言,聚焦产业链的下一环——兔肉加工,已建成以“谭八爷”等为代表的约8000家冷吃兔加工销售网店,年销售冷吃兔超4万吨。

  借着预制菜产业的风口,近年来,自贡芭夯、乐山哈五爷等兔肉加工企业开辟了产品创新的新赛道。以四川德润芭夯餐饮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开发出粉蒸兔、兔肉汤锅等36种不同的预制兔肉产品,其中手撕兔系列一年就能卖掉60万只。“立项后,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提升,我们计划开发用于火锅店涮烫的雪花兔柳、雪花兔腿等预制菜产品。”该公司研发部总监钟正国说。

  不只是企业铆足干劲,地方更是高位推动,提前谋划。自贡已出台《加快推进自贡冷吃兔产业升级发展工作方案(2022—2025年)》。按照规划,预计到2025年,自贡冷吃兔产业将拥有规模以上生产加工企业25户以上,其中产值上亿元加工企业8户以上。

  “接下来将依托四川轻化工大学预制菜产业学院中试基地、盐帮美食学院等,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发手撕兔、鲜锅兔、粉蒸兔等即食产品和预制菜品10个系列100余个单品,加速进军‘预制菜’‘兔特色伴手礼’新赛道。”自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四川也在思考,要保证预制兔肉的保水度、口感还原度,关键是什么?“首先要破局技术关。”成都大学肉类加工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佳敏认为,要挖掘传统特色兔肉制品技艺和调味精华,在原料优质化、工业化转换、天然赋香增味、清洁生产、无损杀菌及数智化加工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其次,针对银发群体、上班族及“Z世代”等细分群体,开发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产品。

  产业链条在逐步健全。自贡市100亿级肉兔全产业链沿滩区深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已落地,西南(自贡)食品产业园也已配套建设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设施,吸纳212户加工企业入驻。

  延伸价值链 打造兔文化IP

  食神厕所兔、鸿鹤仔姜鲜锅兔、盐帮80后冷吃兔……在自贡高新区丹桂街道汇东路上,一家家以兔为主题的餐厅生意火爆。“这条街已汇集7家兔类餐饮企业,全年营收约1000万。”自贡高新区丹桂街道办事处主任陈红飞说,正招引“美味兔”“老字号冷吃兔”等本土特色餐饮品牌,力争打造在自贡乃至川南地区有较高知名度的兔文化消费街。

  四川人会养兔、会吃兔,拥有鲜明的四川兔文化IP,才能拓展发展版图。

  “小煎兔、生焖兔、大安红皮兔等兔肉菜肴,均为自贡首创,独具特色的成都双流老妈兔头,作为零食的冷吃兔、手撕兔腿,都是四川独一无二的兔文化。”自贡市贸促会副会长梅勇说,自贡已培育“谭八爷”“瘦鬼阿三”等特色品牌100余个,“自贡冷吃兔”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现品牌价值达209.83亿元,位居全国第一位。

  兔产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犍为县是率先“吃螃蟹”的代表。目前已举办四川·犍为首届兔肉美食节,立足“围绕产业做宣传、面向世界做营销、结合特色做文化”,带来兔子舞、变兔子魔术、小品等节目,延长价值链。

  自贡灯会“千灯萌兔”专属数字藏品。(自贡市文广旅局供图)

  自贡已搭上文旅“快车”。自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称,融合“盐、龙、灯、红色旅游、美食文化”等自贡名片,现正择址打造集“全兔宴、肉兔特色小吃、DIY工作室、兔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兔美食文化商业街和文旅小镇。同时,在自贡灯会“千灯萌兔”专属数字藏品的基础上,创立“千灯萌兔”IP,打造大型兔文创基地。

  “写好‘兔文化’文章,有很多领域可挖掘。”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刘汉中说,自贡、乐山可依托当地文旅资源,如自贡灯会、乐山大佛、峨眉山打造兔文创基地;依托产业集群区域,建立兔文化博物馆,展示中国乃至世界兔文化渊源;打造“自然贡品”区域公共品牌,差异化发展自贡、乐山的“自贡冷吃兔”“兔公馆”等本地品牌,发展兔餐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