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丹/文 肖雨杨/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长期以来,四川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广大服务保障对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6月21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召开“四川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新闻发布会。围绕弱有所扶、老有颐养、幼有所护、残有所助,四川省民政厅、遂宁市民政局等相关领导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弱有所扶 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实现“九连增”

  “全省151万脱贫人口、23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通过纳入低保、特困,稳定消除返贫风险,织密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网’,兜住了全国人数最大的困难群众的‘底’。”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张晓玲表示,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民政部门重点从服务能力、对象分层、分类救助上入手,目的就是要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四川加快建设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将救助对象识别为特困人员、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四类,推动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范围由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拓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连续3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全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低限实现“九连增”,低保标准的地区、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为了及时发现困难群众,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民政部门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把需要救助帮扶的低收入人口找出来,纳入到动态监测体系当中强化监测预警。今年以来,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共推送各类风险预警线索24万条,各地通过对这些家庭走访摸排,已将其中近3万预警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帮助这些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老有颐养 全省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

  “到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各类为老服务站点已随处可见。”发布会上,张晓玲以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北社区为老服务站为例,讲述了四川以建设城市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为核心,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助餐、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新模式的做法。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484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183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638个。

  随着四川老龄化率、高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助餐、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起,四川全面启动实施“蜀适幸福食光”老年助餐服务三年行动,全省30个示范性老年助餐服务网络纳入2024年全省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全省各地正推动形成“中央厨房+长寿食堂+助餐服务点+配送入户+邻里互助”的共建共享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的助餐服务。

  在推进失能老年人照护方面,四川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建立困难老年人精准识别和动态调整机制。13余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全省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今年以来已为7000余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

  幼有所护 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

  围绕解决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四川民政部门始终坚持分层分类、按需施策,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启动了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包含精神素养提升、监护提质、精准帮扶、安全防护、固本强基“五大内容”。创新实施“明眸皓齿 正心立身”健康工程,“为你而来 相伴成长”等系列品牌项目,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健康成长。

  近年来,儿童身心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张晓玲表示,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卫生健康等15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系统预防和解决未成年人的近视、龋齿、心理不健康、脊柱侧弯等问题,通过“学校+家庭+社区+机构”等模式开展宣传教育、筛查、转介治疗、专业力量培养等工作,探索“公益慈善+”的模式,补齐资金和工作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针对困境儿童,在筛查、治疗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进行倾斜补助。目前,“明眸皓齿、正心立身”健康工程已在全省21个市(州)分类推广,将会逐步应用到全省全体儿童,促进其健康成长。

  残有所助 “精康融合行动”服务患者超50万人次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四川连续9年将“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全省民生实事予以推进,86万困难残疾人享受生活补贴,107万一二级重度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积极推动“两项补贴”扩面,惠及14万三四级智力和精神残疾人。

  社区康复是精神障碍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四川民政部门制定了我省“精康融合行动”2023—2025的三年实施方案,提出了六大行动20项具体任务,“精康融合行动”实施以来,民政厅安排中、省福彩公益金补助超过7000万元,支持了136个县(市、区)精康服务融合发展,累计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超过50万人次,帮助恢复生活自理患者超过4000人次。

  遂宁市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模式,着力打造“遂心家园”品牌,解决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庭的急难愁盼问题。发布会上,遂宁市民政局局长赵维强分享了当地的实践,“我们通过营造居家精神障碍患者走出家门、回归社会的良好环境,实现辅助性就业20余人次,增强了患者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能力,减轻了患者家庭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