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昊 任宪平 成都观察 杨柳 文/图/视频

  7月7日夜间至7月10日,彭州市迎来今年入汛后降雨强度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降雨过程,境内326处山洪灾害危险区、16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面临考验。7月9日7时20分,彭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防汛Ⅳ级(蓝色)应急响应,并陆续发布地质灾害三级预警、山洪灾害蓝色预警。

  7月10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进彭州市龙门山镇,直击防汛一线。

  抢险备用的重型工程机械。

  现场1:徒步3公里巡山 发回地灾隐患监测视频

  川观新闻记者驱车到达龙门山镇时,雨已停。从龙门山镇场镇出发,一路沿银白路前行约25分钟,来到一处“U”型弯道,左侧山体堆积着大量裸露的山石,路边一块“前方地灾 观察通行”的警示牌格外醒目。

  这里是位于龙门山镇九峰村的龚家湾弯道,是一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川观新闻记者跟随地灾监测人员谢启贵徒步上山,裸露山石一直铺到视线尽头,“这些都是往年发生泥石流时冲下来的塌方体,现在就是我的巡查路。”

  “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这场雨情期间,谢启贵从龚家湾沿碎石路徒步上山走了几个来回。“单边路程3公里多,每次巡查都要拍摄视频、做好记录。”7月10日下午,谢启贵将巡查途中拍摄的视频发到龙门山镇地灾监测群里,并在记录本上写下:“ 上午阵雨,下午阴天,点位无异常。”

  谢启贵从事地灾监测已有10余年,练就一双“火眼金睛”:“看堆积的塌方体大小变化、看水沟里的水量大小、看河水的浑浊度,基本就能预判是否会发生泥石流。”去年8月的一天,谢启贵巡查中准确判断龚家湾即将发生泥石流,和同事聂长光迅速组织周边农家乐的游客撤离,并在银白路弯道上设置警戒线,进行交通管制,“当时泥石流把银白路冲毁了,好在提前预判,农家乐游客和途经行人均安全转移。”

  谢启贵在巡查。

  现场2:启动3处劝返点 1天劝返游客92人

  龙门山镇拥有回龙沟景区、太阳湾景区,还有数个网红打卡点,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正是夏季旅游旺季,龙门山镇又是很多游客眼中的“避暑打卡地”,许多前往银厂沟等网红打卡点的游客慕名而来。本轮降雨后,银厂沟等网红打卡点因地质灾害隐患等原因,实施“游客限入”管理。

  10日15时30分,川观新闻记者来到银白路白水河大桥桥头处,龙门山镇防汛减灾劝返点工作人员牟杨依次拦住上山汽车。“因为地质灾害三级预警,目前限制游客上山,为确保您的安全,请您返回。”牟杨对途经车辆逐一盘问后,对外来游客进行劝返。

  牟杨在游客劝返点询问进山车辆。

  “很多游客开始不理解,认为跑了冤枉路,经过我们的耐心解释,最终都返回了。”龙门山镇镇长罗强介绍,银白路是龙门山镇通往银厂沟的唯一公路,从7月8日开始,该镇在银白路启动3处外来游客劝返点,其中团山村1处、九峰村2处,层层劝返前往银厂沟的游客。截至7月10日20时,当天该镇共劝返游客92人,劝返外来车辆27辆。

  限制游客进入的同时,龙门山镇在多处地灾隐患点还准备了挖掘机、装载机等8台大型工程机械,随时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罗强说。

  现场3:搬出“极高风险区” 54户298人完成避险搬迁

  银白路的尽头是海汇桥,这座钢缆桥曾是许多游客打卡点。九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资贸说,海汇桥是四川省地质灾害极高风险区(以下简称“海汇桥极高风险区”),从去年12月开始,海汇桥极高风险区 (九峰村12组)启动避险搬迁,目前海汇桥极高风险区内54户、298人已全部实施避险搬迁。

  海汇桥极高风险区整体搬迁现场。

  当天下午,九峰村村民张齐把家里的板凳、桌子搬到户外,准备搬离,他家也成为海汇桥极高风险区最后一户搬离的原住村民。张齐家自营一栋三层楼的农家乐,“所有家具都搬完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发洪水了。”

  和张齐一起搬迁的村民都是九峰村12组村民,居住地旁就是湍急的沙金河上游。“你看嘛,很多村民的宅基地,比河堤还要低几米,一旦水漫河堤,都要遭淹。”彭资贸指着河堤旁的一片瓦砾说,“这些都是已经搬迁完的房屋,我们已经拆除了。”

  九峰村12组整体避险搬迁,彻底解决了当地村民因山洪、地灾隐患带来的困扰。此次雨情期间,龙门山镇还设置了16个安全转移避险点位,7月9日晚因泥石流隐患提前安全转移的三沟村村民黄文章等5人,就临时安置在安全转移避险点位。截至记者发稿时,彭州市防汛Ⅳ级(蓝色)应急响应已终止,黄文章等5人也已安全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