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摄影报道
“部分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引企业落地以后,合同承诺兑现和招后服务存在差距,有的地方因人事调整‘新官不理旧账’,损害企业合法权益。” “在调研中,融资难、融资贵仍然是民营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应当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招工难’‘稳工难’是民营企业反映当前影响生产经营的一个突出问题,请问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7月28日上午,部分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以联组会议形式,结合审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开展了一场问题“麻辣”、气氛“紧张”、回答“高效”的专题询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雁飞主持联组会议并讲话。
在会议现场,封面新闻记者看到,诸多事关政府服务、政策制定、基层执法、招工就业等的问题被接连抛出,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一一应询作答。
解决地方政府承诺兑现困难
面对面答复,把企业诉求“一捋到底”
“前期,在我们组织的问卷调查中,对于‘政府是否存在对民营企业承诺的政策兑现不到位’问题,有民营企业选择了‘严重’或‘存在’。”
在会议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委主任委员刘中伯问道,部分民营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在招引企业落地以后,合同承诺兑现和招后服务存在差距,有的地方因人事调整“新官不理旧账”,有的地方以财力困难为由等,不兑现或缩水兑现承诺,损害企业合法权益。那么,相关部门如何进一步完善政府招引承诺兑现机制,推动招引项目落地见效,切实保护好投资者利益呢?
省经济合作局局长李江应询作答。李江说,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区域竞争日益激烈,有的地方政府对个别项目给予超越地方财力和承载能力的优惠政策,导致承诺兑现困难。此外,也存在个别企业在推进项目中履行合作协议不到位,指标未达合同约定,依法依规优惠政策不能兑现或者足额兑现等情况。
李江回答道,接下来,将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诉求“一捋到底”,把准关键症结抓关键药方。通过常态化开展“进千企”,通过市(州)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形式,面对面答复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需要省级层面解决的问题,将及时反馈给省级有关职能部门。同时,还要突出结果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把政策兑现“一督到底”、把规范招商“一抓到底”。
“招工难”“稳工难”背后原因繁多
增强劳动者认同感,保障民营企业用工
调研中,有不少民营企业反映当前影响生产经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招工难”“稳工难”,特别是招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更难。同时,部分青年劳动者不愿意进工厂,加之薪酬待遇、生活环境等原因频繁跳槽,企业稳工难矛盾突出。请问相关部门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会上,省人大常委会经济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朱琳琳这样问道。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董宏杰回答道,民营企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贡献了大多数的城镇新增就业。但是,对于企业,特别是制造类民营企业而言,确实普遍面临这些问题,主要有高校扩招过快、我省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企业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
四川历来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始终做到就业政策支持一视同仁,政策兑现落实一视同仁。如何千方百计保障民营企业用工,缓解“招工难” “稳工难”问题?董宏杰提到了强化政策红利释放、强化供需有效对接、强化技能人才培育、优化民营企业用工生态四条路径。
下一步,四川将推广“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经办方式,确保惠企政策落实更加精准,减轻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负担。举办好“民营企业服务月”等系列招聘活动,有序增加小规模、定制化现场招聘活动频次。此外,指导民营企业落实工时休假制度,强化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选树一批典型民营企业以及优秀员工,正面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劳动者对民营企业就业的认同感。
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久久为功,努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
融资难、融资贵也是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应如何进一步有效破解该难题?”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国勇问道。
“这是一个长期性、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受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童梦回答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制度,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改革任务要求,释放了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信号。省委、省政府也构建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2”政策体系。我们将继续在破解这一问题上久久为功,为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童梦从不断加大助企支持力度、加强融资信用平台建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努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几方面给出了解决策略。
接下来,四川将落实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授信尽职免责规定,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发挥全省3000余名“金融顾问”作用,组织金融机构通过融资对接、上门帮扶等形式,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融资服务,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将提升社会整体诚信水平并引导民营企业树立诚信守法意识和合规经营理念,为融资发展奠定基础。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规范化公司制改制等方式,加强公司治理,建立产权清晰、财务规范、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