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

广告

  3月26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四川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请一审。在全国爱国卫生月基础上,明确每年四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规定重点公共场所应当根据人口密度、流量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及男女厕位比例、第三卫生间数量;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等健康饮食行动……多项亮点内容引发关注。

  为何立法?

  针对性解决当前突出问题

  爱国卫生运动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抓手,健康促进是爱国卫生运动的根本目的。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文金在对条例草案作说明时介绍,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城乡环境卫生不断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有效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省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也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慢性病已成为全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肥胖、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系统性针对性不强等。“有必要制定一部符合我省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对上位法较为原则的规定加以细化,对我省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凝练,同时又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健康四川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唐文金表示。

  据了解,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的立法工作,组织调研组先后到省内外多个地方考察调研,到代表联络站等基层一线征求人大代表、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召开部门座谈会、专家论证会,逐条研究、反复修改。近期,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形成了此次提交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条例草案一审稿。

  有何亮点?

  5大特点值得关注

  据介绍,条例草案共八章五十八条,包括总则、宣传教育、健康生活方式、卫生环境、健康服务、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及附则,其中,5大特点值得关注。

  • 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等必须考量健康影响因素

  条例草案注重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加强领导,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统筹推进,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实施,各行业主管部门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架构;各单位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倡导个人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依法履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义务;发挥群团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作用,鼓励支持社会广泛参与;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实施重大工程项目时,必须考量健康影响因素,将健康融入各项政策。

  • 建立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制度

  条例草案注重完善全方位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出建立健全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家服务。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将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加强急救体系和能力建设,人员密集场所按规定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以及必要的急救设施设备,并加强急救技能普及培训。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倡导用人单位为职工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建立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制度,开展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统计和居民健康素养、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定期发布人群健康状况及重点疾病监测报告。

  • 每年四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

  条例草案特别关注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专项规划,明确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全国爱国卫生月基础上,明确每年四月为健康四川活动月,集中组织开展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康信息发布与监测机制,向社会公众提供科学、准确、权威的健康信息。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将有关情况纳入绩效管理和职称评聘。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学校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 建立居民健康积分制度

  条例草案注重引导个人树立和践行主动健康理念,提出建设健康生活支持性环境,引导公民践行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健康心理、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等健康饮食行动,推广健康提示标识。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设戒烟、戒酒、体重管理门诊,提供咨询和指导。建立居民健康积分制度,对居民参与健康促进、体育健身、健康管理等予以激励。

  • 对男女厕所比例等合理规划布局

  条例草案还特别注重推动城乡卫生环境共治,提出将卫生环境改善纳入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工作,加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工作。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及男女厕位比例、第三卫生间数量。各级爱卫会组织动员全社会开展经常性卫生清扫等爱国卫生活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加强病媒生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健康城市、健康县区、健康乡镇建设。

这里的新闻油爆爆!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爱大四川(sinasc)